报告

代次视角下河南省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分析

摘要

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新型城镇化这一战略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与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联合开展的“全国百村外出务工人员调查-河南省”数据,基于代次的视角将农民工划分为三代,分别分析了河南省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及其代次差异。分析发现,经济因素是促使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原因,随着代次更替,农民工的生存型经济动因减弱,个人发展型的非经济动因增强;农民工的就业渠道非正规化倾向较浓,社会网络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第二、三代农民工对其依赖的程度有所减弱;就业存在明显的职业分割,多数农民工被隔离在非(低端)技术性和低端服务行业,随着代次的更迭,农民工已逐渐摆脱产业工人的标签走向职业类型多元化;多数农民工具有回流意愿,年龄越大越容易做出回流的决策;农民工的总体收入水平较低,第二代农民工在收入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不理想,第一代农民工的签订率最低;农民工普遍具有较高的工作强度,第一代农民工甚至有过半数达到7天全勤;农民工工资拖欠或克扣严重,这一问题在第一代农民工身上尤为突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处于低水平状态,第二代农民工在除城镇居民医保及商业医保外的其他社会保险中具有相对优势。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 Edward Taylor,Scott Rozelle,Alan de Brauw,“Migration and incomes in Source Communities:A New Economics of Migration Perspective from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52(2002).
  • 韩雪、张广胜:《进城务工人口就业稳定性研究》,《人口学刊》2014年第6期,第62~74页。
  • 黄乾:《城市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工资效应》,《人口研究》2009年第3期,第5362页。
  • 周闯:《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就业稳定性差异——兼论女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双重负效应》,《人口与经济》2014年第6期,第69~78页。
  • 陈昭玖、艾勇波、邓莹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1年第1期,第6~12页。
  • 陈艳玲:《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对策分析》,《经济视角》2015年第6期,第32~34页。
  • 李强、龙文进:《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2期,第46~54页。
  • Oded Stark,David E.Bloom,“The new economics of labor migr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1985):173-178.
  • Amelie Constant,Douglas S.Massey,“Return migration by German guestworkers:Neoclassical Versus New Economic Theorie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4(2002):5-38.
  • 蔡昉、林毅夫:《充分信息和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第76~78页。
  • 徐玉龙、王志斌、郭斌:《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财贸研究》2007年第1期,第42~43页。
  • 李迎生、袁小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因应——以农民工为例》,《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
  • 范毅、荣西武:《农民工流动与城镇健康发展》,《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9期,第102~107页。
  • 朱志胜:《社会资本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基于农民工就业过程推进视角的实证检验》,《人口与经济》2015年第5期。
  • 杨婷:《有个人群叫农民工》,《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10月27日。
  • 吴红宇、谢国强:《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南方人口》2006年第2期。
  • Mannheim K.The Problem of Generations,Essays o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London:Routledge,1997),p276-322.
  • 陈辉、熊春文:《关于农民工代际划分问题的讨论—基于曼海姆的代的社会学理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第51~63页。
  • 刘倩:《土地对第三代农民发展的供养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
  • 方小教:《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辨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51~55页。
  • 宗成峰、朱启臻:《农民工生存状况实证分析——对南昌市897样本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第1期,第47~48页。
  • 何美金、郑英隆:《农民工的形态演变:基于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性的研究》,《学术研究》2007年第11期。
  • 崔秉鑫:《我国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 杨聪敏:《农民工权利平等与社会融合》,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第94页。
  • ZHAO Yaohui,“The role of migrant networks in labor migration:the case of China,” Comparative Economic Policy 21(2003):500-511.
  • BIAN Yanjie,HUANG Xianbi,“Network resources and job mobility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Work 19(2009):255-282.
  • 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第83~94页。
  • 张文宏:《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4期,第27~44页。
  • 谢勇:《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就业境况研究——以南京市为例》,《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第5期,第49~55页。
  • 朱志仙、张广胜:《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民工职业分层》,《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35~39页。
  • DEMURGER S,GURGAND M,LI Shi,YUE Ximing,“Migrants as second-class workers in urban China: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7(2009):610-628.
  • Lorin Vadean,Matloob Piracha,“Circular migration or permanent return:what determines different forms of Migration,” Discussion Paper 4287(2009):1-26.
  • 罗明忠:《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回流的原因:逻辑推演与实证检验》,《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期,第51~54页。
  • 叶静怡、李晨乐:《人力资本、非农产业与农民工返乡意愿——基于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研究》,《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9期,第77~82页。
  • Borjas,George J. & Bratsberg,Bernt,“Who leaves?The Outmigration of the Foreign-Born”,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MIT PRESS,1996).
  • DESSING M. “Labor supply,the family and poverty:The S-shaped labor supply curv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49(2002):433-458.

代次视角下河南省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5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