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内外兼修: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精英及其生产

摘要

基层社会治理中,越来越依赖于一些精英发挥“领头雁”作用,以推进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力量之间的统合。因此,对精英及其生产方式的认识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本研究确立了一个“事件浮现”的精英锚定方式,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精英进行新的审视。对现有文献做的二次研究发现:当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精英是一群介于“国家—社会”之间的中间群体;精英的生产呈现一个内外兼修的复杂过程,个体的认知、情绪体验、行为性质、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等都具有影响作用;精英对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嵌入,是精英从事件治理走向常态治理的关键。

作者

陈国强 ,任教于中共嘉兴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阿兰纳·伯兰德、朱健刚,2007,《公众参与与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对绿色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第4期。
  • 埃里克·霍弗,2008,《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曹志刚,2013,《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种实践策略》,《社会工作》第6期。
  • 查尔斯·赖特·米尔斯,2004,《权力精英》,许荣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陈桂香、杨进军,2004,《成都市社区参与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9期。
  • 陈国强,2014,《利益明晰与社区参与——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二十一世纪》(香港)8月号。
  • 陈鹏,2016,《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模式及其治理绩效——以四个商品房社区为例》,《社会学研究》第3期。
  • 陈颀、吴毅,2014,《群体性事件的情感逻辑——以DH事件为核心案例及其延伸分析》,《社会》第1期。
  • 陈涛、谢家彪,2016,《混合型抗争——当前农民环境抗争的一个解释框架》,《社会学研究》第3期。
  • 陈伟东、张大维,2009,《社区事务分类治理:体制环境与流程再造》,《社会主义研究》第1期。
  • 陈文、黄卫平,2009,《城市社区业主维权:现状、成因与对策》,《中州学刊》第3期。
  • 陈映芳,2006,《行动力与制度限制:都市运动中的中产阶层》,《社会学研究》第4期。
  • 程玮,2010,《社区自治居民参与度调查与心理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城市社区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第3期。
  • 狄金华、钟涨宝,2014a,《变迁中的基层治理资源及其治理绩效——基于鄂西南河村黑地的分析》,《社会》第1期。
  • 狄金华、钟涨宝,2014b,《从主体到规则的转向:中国传统农村的基层治理研究》,《社会学研究》第5期。
  • 董海军,2008,《“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社会》第4期。
  • 杜赞奇,1996,《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2012,《乡土重建》,长沙:岳麓书社。
  • 冯仕政,2007,《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
  • 耿曙、陈奕伶、陈陆辉,2008,《有限改革的政治意义:中国大陆动员式选举参与对其城市居民参与意识的影响》,《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第4期。
  • 古斯塔夫·勒庞,2000,《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郭圣莉,2010,《加入核心团队:社区选举的合意机制及其运作基础分析》,《公共行政评论》第1期。
  • 桂勇,2007,《邻里政治:城市基层的权力操作策略与国家-社会的粘连模式》,《社会》第6期。
  • 韩志明,2012,《公民抗争行动与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与解释》,《人文杂志》第3期。
  • 华尔德,1996,《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黄俊尧,2014,《“服务下乡”的再思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诸问题探讨》,《浙江学刊》第3期。
  • 姜爱林、任志儒,2007,《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现代城市研究》第2期。
  • 卡尔·波兰尼,2013,《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黄树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辉,2008,《社会报酬与中国城市社区积极分子——上海市S社区楼组长群体的个案研究》,《社会》第1期。
  • 李颖,2014,《社区公共服务“一站式”模式探索——以泰州市HL区CD街道为例》,《新经济》第8期。
  • 李祖佩,2016,《“新代理人”:项目进村中的村治主体研究》,《社会》第3期。
  • 梁伟发,2010,《建设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创新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求是》第1期。
  • 林尚立,2003,《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春荣,2007,《另类的邻里动员:关键群众和社区选举的实践》,载赵汀阳主编《年度学术200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刘春荣,2010,《选举动员的框架整合——银杏居委会换届选举个案研究》,《社会》第1期。
  • 刘能,2004,《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开放时代》第4期。
  • 卢福营、戴冰洁,2015,《减负导向的基层社会治理整治——以浙江省江山市“村(社区)工作准入制”为例》,《学习与探索》第5期。
  • 罗纳德·伯特,2008,《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任敏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
  • 曼瑟尔·奥尔森,1995,《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秦洪源、付建军,2013,《法团主义视角下地方政府培育社会组织的逻辑、过程和影响——以成都市W街道社会组织培育实践为例》,《社会主义研究》第6期。
  • 裘斌,2016,《“乡贤治村”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走向》,《甘肃社会科学》第2期。
  • 申瑞峰,2009,《“新乡绅治理”模式的政经逻辑》,《人民论坛》第2期。
  • 沈原,2008,《又一个三十年?转型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建设》,《社会》第3期。
  • 宋时歌,1998,《权力转换的延迟效应——对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转变过程中的精英再生与循环的一种解释》,《社会学研究》第3期。
  • 孙立平,1996,《科举制:一种精英再生产的机制》,《战略与管理》第5期。
  • 王国勤,2011,《社会网络视野下的集体行动——以林镇“群体性事件”为例》,《开放时代》第2期。
  • 王小章、王志强,2003,《从“社区”到“脱域的共同体”——现代性视野下的社区和社区建设》,《学术论坛》第6期。
  • 王瑜、仝志辉,2012,《转型抗争: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理解近阶段中国农民抗争》,《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4期。
  •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2003,《精英的兴衰》,刘北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吴长青,2013,《英雄伦理与抗争行动的持续性:以鲁西农民抗争积极分子为例》,《社会》第5期。
  • 夏建中,2003,《中国公民社会的先声——以业主委员会为例》,《文史哲》第3期。
  • 徐茂明,2006,《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 徐宇珊,2016,《服务型治理:社区服务中心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与路径》,《社会科学》第10期。
  • 阎云翔,2012,《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杨代福,2013,《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现状与机理分析》,《青海社会科学》第6期。
  • 姚华、王亚南,2010,《社区自治:自主性空间的缺失与居民参与的困境——以上海市J居委会“议行分设”的实践过程为个案》,《社会科学战线》第8期。
  • 应星,2007,《“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开放时代》第6期。
  • 应星,2009,《“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社会学研究》第6期。
  • 于建嵘,2009,《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第6期。
  • 张紧跟、庄文嘉,2008,《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社会学研究》第2期。
  • 张磊,2005,《业主维权运动:产生原因及动员机制》,《社会学研究》第6期。
  • 张仲礼,2008,《中国绅士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郑辉、李路路,2009,《中国城市的精英代际转化与阶层再生产》,《社会学研究》第6期。
  • 朱天义,2016,《精准扶贫中乡村治理精英对国家与社会的衔接研究——江西省XS县的实践分析》,《社会主义研究》第5期。
  • 庄文嘉,2011,《跨越国家赋予的权利?——对广州市业主抗争的个案研究》,《社会》第3期。
  • Bian,Yanjie.1997.“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 62(3):366-385.
  • Granovetter,Mark.1973.“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78(6):1360-1380.
  • Jasper,James M.2011.“Emot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Twenty Years of Theory and Research.” 37:285-302.
  • McCarthy,John & Zald Mayer.1977.“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 Social Movement:A Partial Theory.”82(6):1212-1241.
  • Burton,Michael G. & John Higley.1987.“Invitation to Elite Theory.”Edited by G.William Domhoff & Thomas R.Dye,.Newbury Park,Calif.:Sage Publication.
  • Dahrendorf,Ralf.1959..Palo Arto: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Xu,Feng.2005.“Building Community in Postsocialist China:Towards Local Democratic Governa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CPSA,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June 2-4.

内外兼修: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精英及其生产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4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精英及其理解
    1. (一)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精英”
    2. (二)精英的生产方式
  • 三 公共事件中的精英及其生产——一项对精英的文献考察
    1. 1.文献的代表性
    2. 2.精英:一个中间群体
      1. 3.精英的生产: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
      2. 4.精英与基层社会治理
  • 四 小结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