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后理论时期伊格尔顿的文学本质观

摘要

“理论之后”标志着伊格尔顿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的一次转折。自此之后,他的理论研究开始对神学、哲学和伦理学问题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但是文学与文学理论仍然是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伊格尔顿在探讨文学本质问题时,倾向于不给文学下明确定义,而是诉诸寻找各类所谓的“文学”之间的共性。他以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论为主要思路,提炼出了关于文学本质的五要素:语言性、道德性、非实用性、虚构性和规范性。但是并未给这五个要素下明确定义,讨论的方法是先对他人的观点予以归纳,再进行反驳,从而推导出自己的观点,所得出的结论都具有开放性。其在论述中对伦理道德、仁爱救赎等问题的关注,体现出他在后理论时期的人文主义情怀和重返宏大叙事的倾向。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2]〔英〕伊格尔顿.文学事件[M].阴志科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
  • [3]〔英〕伊格尔顿.如何读诗[M].陈太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4]阴志科.从亚里士多德到J.L.奥斯汀:伊格尔顿对现实主义的反思[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后理论时期伊格尔顿的文学本质观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