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中国科普能力建设动力分析与能力指数测评报告

摘要

科普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准确界定并厘清科普能力建设动力因素,对于科普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梳理了中国科普能力建设的现状,在构建中国科普能力建设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实证分析了2009~2014年中国科普能力建设的动力来源,设计并测算了2006~2014年中国科普能力指数,进而提出了下一阶段中国科普工作的政策建议。

作者

李富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区域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编著专著10余部,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5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奖。
李群 ,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大数据与经济模型研究室研究员(二级)、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智库理事长、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连续担任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成员,《中国科技论坛》编委及《南开管理评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管理》等杂志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不确定性经济预测与评价、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生态发展、林业生态评价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等6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1项。出版专著6部;主编公民科学素质蓝皮书、北京科普蓝皮书、生态治理蓝皮书、生态林业蓝皮书、生态发展蓝皮书、低碳发展蓝皮书、文旅大数据蓝皮书7部蓝皮书;在国内外期刊、报纸发表论文、理论文章200余篇。曾获省部级青年科技奖和科技进步奖,全国妇联优秀论文一等奖、特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20余次。2016年获得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授予的“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农村生态环境等。
董全超 ,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科普政策、科普理论研究。
刘涛 ,数量经济学博士,河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评价与预测。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李群、陈雄、马宗文:《公民科学素质蓝皮书: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 [2]郑念、张利梅:《科普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技术经济》2010年第12期。
  • [3]王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同推进科普工作——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之基》,载李群、许佳军《中国公民科学素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 [4]B.Godin,Y.Gingras,“What i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 and How is it Measured?A Multidisc Tensional Model”,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9,2000.
  • [5]佟贺丰、刘润生、张泽玉:《地区科普力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12期。
  • [6]李婷:《地区科普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7期。
  • [7]张艳、石顺科:《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科普综合实力评价研究》,《科普研究》2012年第38期。
  • [8]任嵘嵘、郑念、赵萌:《我国地区科普能力评价——基于熵权法-GEM》,《技术经济》2013年第2期。
  • [9]张慧君、郑念:《区域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科技和产业》2014年第2期。
  • [10]张立军、张潇、陈菲菲:《基于分形模型的区域科普能力评价与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第2期。
  • [1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 [12]《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 [13]王学建:《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特性及应用》,《科技信息》2012年第28期。
  • [14]许佳军、李群、肖健、王旭彤、汤乐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抽样与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第11期。
  • [15]李群、王宾:《中国科普人才发展调查与预测》,《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第7期。

中国科普能力建设动力分析与能力指数测评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0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中国科普能力建设回顾
    1. (一)科普能力建设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对科普的认知逐层深化
    2. (二)科普投入力度加大,全方位保障科普能力建设
    3. (三)科普产出成果丰硕,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
  • 二 中国科普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一)科普能力建设重视程度有待提升,科普资源投入亟待加强
    2. (二)科普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科普人才梯队存在断层
    3. (三)区域间科普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科普投入结构性不合理
    4. (四)科普能力建设评估体系缺失,科普产出效率难以客观评估
  • 三 中国科普能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1. (一)国内外科普能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回顾
    2. (二)中国科普能力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
      1. 1.构建原则
      2. 2.指标体系构建
  • 四 中国科普能力建设动力因素强弱分析
    1. (一)中国科普动力因素分析模型
    2. (二)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中国科普能力建设动力因素评价步骤
    3. (三)2014年中国科普能力建设动力因素强弱分析
      1. 1.数据选取
      2. 2.实证分析
    4. (四)中国科普能力建设动力因素结果分析
      1. 1.省(区、市)驱动效应
      2. 2.分因素驱动来源
      3. 3.地区差异
      4. 4.2009~2014年中国科普能力建设动力因素分析
      5. 5.科普驱动力与经济增长相似关系分析
  • 五 中国科普能力指数的构建与测评
    1. (一)中国科普能力指数构建
    2. (二)城市群科普能力指数
    3. (三)中国科普能力指数测评
  • 六 主要贡献及创新
  • 七 中国科普能力建设政策建议
    1. (一)区别对待地区科普动力差异,实现精准科普
    2. (二)增强地区科普重视程度,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3. (三)完善科普动力建设评价体系,保障评估工作持续性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