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CIEFR-HS数据概述

摘要

作为影响教育机会获得——进而影响社会分层和流动——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支出及其影响因素是教育经济研究关注的问题。国外对家庭教育支出的研究主要围绕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展开,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探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决策与家庭预算约束之间的关系(Schultz,1961)。根据以往的研究,影响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因素可以被归纳为:家庭背景(如家庭收入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以及兄弟姐妹数量)、经济因素(如机会成本、预期的劳动力市场回报)和社会文化因素(如家庭成员的婚姻性别观念等)(Huston,1995;Mauldin et al.,2001;Taubman,1996;Tilak,2002)。其中,家庭收入水平是解释家庭教育支出的最为关键的变量之一(Benson,1961;Glewwe & Jacoby,2003;Jacoby,1994;Filmer & Prichett,1999)。研究发现,教育支出具有一定的累退性,即家庭收入越低,教育支出所占比例往往越高。低收入家庭对教育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更加敏感,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其他非经济因素,如与个人能力相关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和兴趣,以及与个人能力不直接相关的家庭规模和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因贫不学、因贫失学乃至因学致贫。因此,许多旨在增加低收入家庭子女受教育机会的政策措施都倾向于通过减免学费、提供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来降低受教育成本和减弱借贷约束。

关键词

作者

魏易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CIEFR-HS数据概述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2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家庭教育支出的度量
  • 二 数据和调查
  • 三 主要发现
    1. (一)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和结构
      1. 1.家庭教育支出是全国教育总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 2.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存在较大的城乡和地区差异
      3. 3.家庭教育负担率平均为12.9%,义务教育阶段受到父母受教育水平影响更大,高中阶段仍主要受家庭收入约束
      4. 4.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校外支出占比较高,城乡之间的差异大于地区和城镇内部差异
    2. (二)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参与情况
      1. 1.近40%的中小学生参与校外补习,每年生均支出2000元
      2. 2.超过20%的中小学生参与校外兴趣班,每年生均支出770元
      3. 3.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学科补习从“补差”转向“培优”,而兴趣班则始终侧重“培优”
      4. 4.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校外培训支出差异极大,同时也受到学制、财政投入等制度因素影响
    3. (三)我国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就读情况
      1. 1.民办学校学生占比的地区差异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公办教育供给的影响
      2. 2.民办学校内部功能分化,不同层级民办学校侧重不同
    4. (四)教育政策、公共教育投入对家庭的影响
      1. 1.基础教育阶段公共财政投入一定程度上缩小家庭教育支出差距,具有正向分配效应
      2. 2.政府增加高中教育供给数量和义务教育生均投入将增加农村和低收入家庭高中阶段入学机会
      3. 3.“减负”促使课外补习参与率提高
  • 四 小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