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广西桂林灵渠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

摘要

灵渠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主体工程由渠首、南渠和北渠组成。全长36.4公里。它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连接湘江和漓江,是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航运和农业灌溉。经历代朝廷和地方官府对灵渠不断修葺完善,这条人工运河已运行两千多年。灵渠工程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逐渐形成了水利风景区。

作者

刘敏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广西水利厅:《灵渠考察文集》,《广西水利水电科技》1986年第3期。
  • [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水利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 [3]桂林旅游资源编委会:《桂林旅游资源》,漓江出版社,1999。
  • [4]范玉春、周建明:《古代过岭交通的变迁及其原因——兼论灵渠对桂东北发展的影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 [5]韩光辉:《桂林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 [6]桂林市旅游局:《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 [7]燕柳斌、刘仲桂、张信贵、吴雪茹:《灵渠工程的功能分析与研究》,《广西地方志》2003年第6期。
  • [8]任媛媛:《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 [9]粟维斌:《兴安灵渠旅游景区保护性开发的生态学思考》,《特区经济》2007年第10期。
  • [10]广西大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西大百科全书·经济卷(下)》,广西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 [11]范玉春:《渠的开凿与修缮》,《广西地方志》2009年第6期。
  • [12]刘仲桂:《保护古灵渠 开发灵渠水文化——对灵渠保护与灵渠水文化开发的思考与建议》,《广西地方志》2009年第3期。
  • [13]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 [14]周大鸣、石伟:《遗产旅游与乡土社会——关于灵渠文化遗产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3卷第2期。
  • [15]崔润民:《灵渠历史价值的重新定位与文化战略的民间实施》,《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13卷第2期。
  • [16]秦春林、粟维斌、钟泓:《体验旅游视角下历史文化景区深度开发的思考——以广西兴安县灵渠景区为例》,《柳州师专学报》2015年第30卷第2期。
  • [17]李伟萁、王艳梅:《灵渠文化线路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特征探析》,《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6第21卷第4期。
  • [18]苏倩:《灵渠的保护、利用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 [19]李云鹏:《灵渠水利工程体系及其历史文化特征》,《中国防汛抗旱》2018年第28卷第7期。

广西桂林灵渠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7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