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中国现代学术制度的建立:中学与西学作用视角

摘要

中学与西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中学以会通为特征,西学则以分科为旨趣。在中国现代学术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内部的传统因素与来自外部的影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形塑了现代的中国学术制度,其表现形式是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在知识体系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片面倾向,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评估,从传统中挖掘可能的积极因素。

作者

阎凤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曹聚仁,2003,《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三联书店。
  • 陈平原,1998,《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以爱,2002,《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江西教育出版社。
  • 刘龙心,2007,《学术与制度:学科体制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建立》,新星出版社。
  • 桑兵、关晓红,2007,《先因后创与不破不立:近现代学术流派研究》,三联书店。
  • 左玉河,2004,《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上海书店出版社。
  • 左玉河,2008,《移植与转化:中国现代学术机构的建立》,大象出版社。
  • 王汎森,2011,《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谱系》,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应星,2017,《新教育场域的兴起1895~1926》,三联书店。
  • 冯友兰,1996,《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 胡适,2012,《中国哲学史大纲》,东方出版社。
  • 费孝通,2015,《皇权与绅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1998,《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2006,《中国绅士》,中国社会学科出版社。
  • 林毓生,2011,《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
  • 叶文欣,2015,《民国知识人:历程与图谱》,三联书店。
  • 沈兼士,2017,《选士与科学:中国考试制度史》,漓江出版社。
  • 张纯明,2016,《中国政治二千年》,当代中国出版社。
  • 章太炎,1920[2008],《国学概论》,上海世纪出版社。
  • 王铭铭,2005,《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朱汉国,2018,《转型中的困境: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余英时,2006,《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钱穆,2001,《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三联书店。
  • 本杰明·艾尔曼,2010,《经学·科举·文化史:艾尔曼自选集》,中华书局。
  • Hayhoe,Ruth,Jun Li,Jing Lin and Qiang Zha. 2011. Portraits of 21st Century Chinese Universities:In the Mov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Dordrecht,NL: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 Li,Jun. 2016. “Chinese University 3.0 in a global age:History,modernity and future.” In Chuing Prudence Chou and Jonathan Spangler(eds.). Chinese Education Models in a Global Age:Transforming Practice into Theory(pp. 15-35). Singapore:Springer.
  • Li,Jun. 2012. “World-class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merging Chinese model of the university.” Prospects:Quarterly Review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42(3):319-339.

中国现代学术制度的建立:中学与西学作用视角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4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