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嵌入、服务与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实践过程

摘要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在中国话语体系下具有共识,但在农村社区语境下嵌入性发展的实践过程研究尚待深入。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DC村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个案研究发现,自上而下的内生性嵌入、业缘性嵌入、理念和方法性嵌入是其农村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实践过程的三种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嵌入、服务与专业发展交叉相伴,社会工作通过嵌入获得发展空间,并通过专业服务和资源整合满足村民需求、助力乡村发展,社会工作自身也得到发展,主体性和专业性得到进一步建构。由此,本文总结出农村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嵌入、服务与发展”功能模型。

作者

张洋勇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社会工作哲学博士候选人。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符平(2009):“‘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141~164页。
  • 葛道顺(2012):“社会工作制度建构:内涵、设置与嵌入”,《学习与实践》,第10期,第81~89页。
  • 古学斌、张和清、杨锡聪(2007):“专业限制与文化识盲: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文化问题”,《社会学研究》,第6期,第161~179页。
  • 管兵(2015):“竞争性与反向嵌入性: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公共管理学报》,第3期,第83~92页。
  • 郭伟和(2007):“体制内演进与体制外发育的冲突——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制度性条件反思”,《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第15~21页。
  • 韩晓燕、罗臻(2013):“社会工作对妇女工作的嵌入与突破——来自‘媛动力’家庭增能计划的经验”,《中国社会工作》,第1期,第50~51页。
  • 黄家亮(2015):“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基层治理转型新趋势——基于若干地方经验的一个论纲”,《社会建设》,第6期。
  • 黄晓星、杨杰(2015):“社会服务组织的边界生产——基于Z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研究”,《社会学研究》,第6期,第99~121页。
  • 李斌(2012):“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嵌入性’建设——以湖南省为例”,《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第24~29页。
  • 李晓凤、漆志超(2010):“嵌入性发展格局下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探索——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0年年会述评”,《社会工作》,第19期,第12~19页。
  • 刘毅(2002):“个案研究法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发展”,《上海教育科研》,第7期,第41~43页。
  • 沈毅(2013):“迈向‘场域’脉络下的本土‘关系’理论探析”,《社会学研究》,第4期,第203~228页。
  • 史普原(2016):“政府组织间的权责配置——兼论‘项目制’”,《社会学研究》,第2期,第123~148页。
  • 史铁尔、王松(2012):“嵌入式灾变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第16期,第21~23页。
  • 陶传进(2007):“草根志愿组织与村民自治困境的破解:从村庄社会的双层结构中看问题”,《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133~147页。
  • 童敏(2014):“功能理论的历史演变、基本逻辑框架以及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24页。
  • 童敏(2016):“项目服务的专业逻辑: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本土路径”,《社会工作》,第3期,第25~32页。
  • 童敏、林丽芬(2015):“参与式实务研究的经验与反思:一项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第4期,第104~109页。
  • 王富伟(2012):“个案研究的意义和限度——基于知识的增长”,《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161~183页。
  • 王宁(2002):“代表性还是典型性?个案的属性与个案研究方法的逻辑基础”,《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123~125页。
  • 王思斌(2011):“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第206~222页。
  • 王思斌(2013):“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跨域实践”,《江苏社会科学》,第5期,第114~119页。
  • 王思斌(2014):“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社会建设》,第1期,第8~15页。
  • 王思斌(2015):“社会工作机构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网络型服务治理”,《学海》,第3期,第47~52页。
  • 王思斌(2016):“农村反贫困的制度-能力整合模式刍议——兼论社会工作的参与作用”,《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第48~54页。
  • 王思斌、阮曾媛琪(2009):“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第128~140页。
  • 文军、吴越菲(2015):“超越分歧:社会工作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社会科学》,第3期,第75~83页。
  • 文军、吴越菲(2015):“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及反思——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工整合服务为例”,《中国社会科学》,第9期,第165~181页。
  • 谢建社(2009):“社会工作嵌入妇女工作之思考”,《甘肃社会科学》,第4期,第17~20页。
  • 熊跃根(2006):“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逻辑与制度嵌入研究”,王思斌编《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3~2004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徐永祥(2009):“建构式社会工作与灾后社会重建:核心理念与服务模式——基于上海社工服务团赴川援助的实践经验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1~3页。
  • 许莉娅(2012):“专业社会工作在学校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内的嵌入”,《学海》,第1期,第94~102页。
  • 杨爱平、余雁鸿(2012):“选择性应付: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分析——以G市L社区为例”,《社会学研究》,第4期,第105~126页。
  • 姚华(2013):“NGO与政府合作中的自主性何以可能?——以上海YMCA为个案”,《社会学研究》,第1期,第21~42页。
  • 姚进忠、邓玮(201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取向——基于嵌入性整合的分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第107~113页。
  • 尹阿雳、赵环、徐选国(2016):“双向嵌入: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新视角”,《社会工作》,第3期,第47~55页。
  • 张大维、郑永君(2015):“软性嵌入: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德育教育的行动策略——基于武汉两所学校的社会工作介入实验”,《中州学刊》,第7期,第84~88页。
  • 张帆(2011):“论建构性解释”,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
  • 张和清(2002):“乡村政治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以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村落绿寨研究为例”,硕士学位论文,香港理工大学。
  • 张和清(2016):“中国社区社会工作的核心议题与实务模式探索——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东南学术》,第6期,第58~67页。
  • 张和清、杨锡聪、古学斌(2008):“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社会学研究》,第6期,第174~193页。
  • 赵环、尹阿雳(2015):“增量嵌入:专业社会工作之于社区服务的一种解读——以深圳市Y社区服务中心为例”,《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15~136页。
  • 赵琼(2016):“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阶段性再探索”,《社会工作与管理》,第6期,第5~12页。
  • 郑玥(2012):“医务社会工作嵌入初期的‘绞溢’现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周雪光(2008):“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社会学研究》,第6期,第1~21页。
  • 朱健刚、陈安娜(2013):“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社会学研究》,第1期,第43~64页。
  • Block,F.(2003). Karl Polanyi and the Writing of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Renewal and Critique in Social Theory,32(3):275-306.doi:10.1023/A:1024420102334
  • Bourdieu,P.(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Bourdieu,P.(1984). 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Bourdieu,P.,& Wacquant,L.J.D.(1992).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Crapanzano,V.(2007). At the Heart of the Discipline:Critical Reflections on Fieldwork. In A.C.G.M.Robben & J.A.Sluka(eds.),Ethnographic Fieldwork:an Anthropological Reader(pp.546-562). Malden,MA:Blackwell Pub.
  • Danchev,D.,& Ross,A.(2014). Research Ethics for Counsellors,Nurses and Social Workers. Los Angeles:SAGE.
  • Dworkin,R.M.(1998). Law’s Empire. Oxford:Hart Pub.
  • Granovetter,M.(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1(3):481-510.doi:10.1086/228311
  • Guan,B.(2015). Competition and Counter-embeddedness:Government Procurement for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12(03):83-92(In Chinese).
  • Guo,W.,& Tsui,M.S.(2010):From Resilience to Resistance:a Reconstruction of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53(2):233-245. doi:10.1177/0020872809355391
  • Haralambos,M.(2013). Haralambos & Holborn Sociology:Themes and Perspectives(8th ed.). London:Collins.
  • Johns,R.(2016). Ethics and Law for Social Worker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
  • Krippner,G.,Granovetter,M.,Block,F.,Biggart,N.,Beamish,T.,Hsing,Y.,...Riain,S.(2004). Polanyi Symposium:a Conversation on Embeddedness. Socio-Economic Review,2(1):109-135.
  • Malinowski,B.(2007). Method and Scope of 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 In A.C.G.M.Robben & J.A.Sluka(eds.),Ethnographic Fieldwork:an Anthropological reader(pp.69-81). Malden,MA:Blackwell Pub.
  • O’Neill,O.(1996). Towards Justice and Virtue:a Constructive Account of Practical Reasoning. 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olanyi,K.(2001).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2nd Beacon Paperback ed.). Boston,Mass:Beacon Press.
  • Reamer,F.G.(2013). Social Work Values and Ethics. In(4th ed.).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Richardson,L.,& Pierre,E.A.S.(2005). Writing a Method of Inquiry. In N.K.Denzin & Y.S.Lincoln(Eds.),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3rd ed.,pp.959-978). Thousand Oaks,Calif:Sage Publications.
  • Robben,A.C.G.M.,& Sluka,J.A.(2007). Ethnographic Fieldwork:an AnthropoLogical Reader. Malden,MA:Blackwell Pub.
  • Rubin,A.,& Babbie,E.R.(2016). Essential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4th ed.). Boston,MA:Cengage Learning.
  • Saleebey,D.(2013).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Education.
  • Wang,S.(2011). The Embedding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Front,(2):206-222(In Chinese).
  • Wang,S.,& Yuen-Tsang,A.W.K.(2009).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5):128-140(In Chinese).
  • Xiong,Y.(2006). The Study on the Practice Logic and System Embedding of China Social Work Indigenization. In S.Wang(ed.),Professionalization and Indigenized Practice of Social Work:Proceedings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2003-2004)(pp.195-208). 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Yin,A.,Zhao,H.,& Xu,X.(2016). Bidirectional Embedding:A New Perspective of Chinese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Path. Journal of Social Work,(03):47-55(In Chinese).
  • Yin,R.K.(2014).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5th ed.). Thousand Oaks,CA:SAGE.
  • Zhao,R.,Wu,Z.,& Tao,C.(2016). Understanding Service Contracting and Its Impact on NGO Development in China.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ird-Sector Research,27(5):2229-2251.doi:10.1007/s11266-016-9714-3
  • Zhu,J.,& Chen,A.(2013). The Embeddedness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nto the Power Relations of Urban Community:A Case Study of Government Service Purchase. Sociological Studies,(01):43-64(In Chinese).

嵌入、服务与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实践过程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8.1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 二 研究理论和研究框架
  • 三 研究方法
    1. 1.参与观察法
    2. 2.半结构访谈法
  • 四 DC村和项目介绍
    1. (一)关于DC村
    2. (二)DC村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1. 1.项目的背景和需求
      2. 2.DC村项目实务过程
  • 五 研究发现
    1. (一)嵌入过程
      1. 1.嵌入主体
      2. 2.嵌入对象
      3. 3.嵌入过程和嵌入空间
    2. (二)服务
      1. 1.生活娱乐服务
      2. 2.精神慰藉/情感支持服务
      3. 3.健康服务
      4. 4.物质保障服务
      5. 5.社区参与服务
    3. (三)整合
      1. 1.整合过程
      2. 2.整合取向
    4. (四)嵌入效应:社会效应和专业自身的发展
      1. 1.对自身发展产生的效应:专业社工的成长和TX机构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
      2. 2.产生的社会效应:服务对象的改变,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在农村得到认可
      3. 3.社会效应和自身发展效应共存:乡村互助自治和乡村发展,构成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内生力量
      4. 4.对自身发展产生的效应:影响农村传统的基层行政系统
      5. 5.对自身发展产生的效应:农村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涟漪效应下专业主体性的积极建构,开始出现“政府-社会工作专业合作背景下深度嵌入的发展格局”(王思斌,2011:220)
  • 六 讨论和结论
    1. (一)讨论
    2. (二)结论
    3. (三)研究启示、局限性和后续研究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