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独把春光磨铁砚 羞将华发换闲情

摘要

今年(2017年)8月29日(农历八月初三)是先师罗荣渠教授90周年冥寿。先生在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刻入读西南联大历史社会系,在新中国建立的凯歌声中从北大史学系毕业,怀抱满腔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走上工作岗位,却不料半生坎坷,遭受了常人难以经受的磨难。然而,即使在强大的压力下,先生仍负重前行,矢志不移于其道,学术上成就斐然,自成一家。1996年,先生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死辞世,享年69岁。 69岁的年龄,在古人是年近古稀,在今天则还是盛年。从罗先生留下的著作,特别是他最后十年近于火山喷发的大量著述可以看到,先生的学术思想已经成熟、完整,且独树一帜。如果再给他哪怕只是十年的学术生命,以他的勤奋,别说每月一文(这是他1996年初给自己的规定,也是当年头几个月的实际写作速度),就是双月一文、每季一文,其成就也可以跟更老一辈的文史大师比肩了。先生的突然去世,何止是史学界的巨大损失!聊可告慰的是,他的一系列不恤成说或发凡起例之作,如关于拉丁美洲史、关于美洲发现(“为什么没有中国哥伦布”)、关于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关于殖民主义史研究、关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再认识,他研究世界与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观点,特别是他一再阐发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已经普惠学林,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他在多年以前发出的“人文忧思的盛世危言”,如黄钟大吕,至今鸣响在人们耳畔。

关键词

作者

董正华 1950年生,历史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学科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现任香港珠海学院中文系暨文史研究所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理事;主要著作有《透视东亚“奇迹”》、《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走向现代的小农》,曾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东亚卷)》、《世界文明史》下卷、《现代化研究》(第1—3辑)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独把春光磨铁砚 羞将华发换闲情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