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近代学术之变迁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摘要

近代学制变革极大地影响着彼时新式学堂的教育改造,尤其是《高等学堂章程》等“章程”的设置与颁布,更是影响到近代学术的变迁。“中国文学史”的编纂作为近代学术变迁的重要一环,不可避免受此影响。由于“人伦道德”与“经学大义”被置于近代大学堂的经学科、文学科、工科、农科、预备入医科等各科目之首。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近代大学的“中国文学门”将“说文学”“音韵学”“周秦传记杂史周秦诸子”“群经文体”“各种纪事本末”列为必修课,成为彼时编纂中国文学史必须遵循的方向标。尤其是,黄人、林传甲等编纂者对中国固有之学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主张恢复人伦道德,因而,他们在参考《高等学堂章程》等“章程”编撰中国文学史之时,往往将“音韵学”“文字学”等“小学”内容编入其中,从而主动践行“依自不依他”的文化传统。这些对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均有着本质的影响。同时,黄人、林传甲等编纂者突出“小学”治学的传统,强调以音韵为根、重视方言研究,主张承继“小学”的同时应与“今之各国文字等”相通以顺应时代需要,进行自我改造。故而,从黄人、林传甲等编纂者的经历、思想、价值观及学术自律行为看,上述认识亦深深影响了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编纂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及方法论,进而促使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著述关注文学的地域性差别以及学术的自我改良等方面,最终主导彼时中国文学史的书写选择。

关键词

作者

温庆新 1987年生,文学博士,现供职于扬州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小说史及小说文献、近现代学术史、明清目录学史。出版专著5部,在海内外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与面上资助项目各1项。曾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扬州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入选江苏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社科优青人才、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近代学术之变迁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5.8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近代学制变革、学术变迁与“中国文学门”的课程设置
    1. 一 “致用”意图下近代学制变革与“中国文学门”的课程设置
    2. 二 近代学术的变迁与“中国文学门”的课程设置
  • 第二节 “人伦道德”“依自不依他”与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编纂者的学术自律行为
    1. 一 “人伦道德”“经学大义”与近代有志之士的学术自律行为
    2. 二 “人伦道德”“依自不依他”与黄人、林传甲的学术自律行为
  • 第三节 文学史视域下的“小学”编纂
    1. 一 文学史的“小学”内容如何编纂
    2. 二 “小学”内容对黄人、林传甲编纂中国文学史的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