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旅游减贫的中国实践与发展经验

摘要

中国旅游减贫从自然减贫到发展驱动式减贫,再到精准减贫,开拓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中国旅游减贫模式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强调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政府领导兼顾村寨内部力量整合与社会外部力量参与,企业运行涵括直接经营运作与间接责任帮扶。中国发展经验表明,旅游减贫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在注重区域发展差异的同时,强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发与保护结合、扶贫与扶智融合。展望未来,减贫重点要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从经济减贫转向多维减贫,从基于战略的宏大叙事转向对村民美好生活的微观柔性关怀,进而在理论凝练的基础上谋求更高质量的减贫。

作者

李燕琴 ,中央民族大学可持续旅游与减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旅游扶贫、可持续旅游、社区生态旅游、民族旅游等领域的研究。
赵壮英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太原工业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张祖群:《Pro-Poor Tourism公益性研究:文献基础、机制与展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 中国旅游研究院:《世界旅游发展报告2018——旅游促进减贫的全球进程与时代诉求》附件《旅游减贫的中国行动》,2018年9月25日。
  • 顾仲阳:《国务院扶贫办:预计2019年底95%的贫困人口脱贫》,《人民日报》2019年10月12日,第6版。
  • 田虎:《我国重点扶贫监测点超3成脱贫人口依靠“乡村旅游”》,人民网,2019年9月20日。
  • 张琦、冯丹萌:《我国减贫实践探索及其理论创新:1978~2016年》,《改革》2016年第4期。
  • 李小云等:《亚洲减贫报告》,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
  • 《国家旅游局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城市规划通讯》2016年第21期。
  • 王孔敬:《PPT战略视野下民族山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以湖北武陵山区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3期。
  • 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经济地理》2002年第22期。
  • 龚艳、李如友:《有限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3期。
  • 胡宗山:《农村合作社:理论、现状与问题》,《江汉论坛》2007年第4期。
  • 刘麟、肖瑛:《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日报》2018年9月14日。
  • 王睿:《元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 王丽:《基于系统论的旅游扶贫动力机制分析》,《商业经济》2008年第5期。
  • 张志达:《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中国奇迹”普惠世界》,人民网,2015年10月16日。
  • 李燕琴:《贵州旅游扶贫的挑战与机遇》,《贵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第15版。
  • 李燕琴:《反思旅游扶贫:本质、可能陷阱与关键问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8期。
  • 龙梅、张扬:《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扶贫效应研究》,《农业经济》2014年第5期。
  • 朱世杰:《龙凤山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东楚晚报》2018年9月11日。
  • 魏后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亮点解读》,《紫光阁》2014年第1期。
  • 和佳:《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这三人因寻找“减贫”答案折桂》,《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10月15日。

旅游减贫的中国实践与发展经验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8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中国旅游减贫的历程与政策
    1. (一)第一阶段(1978~1985年):自然减贫阶段
    2. (二)第二阶段(1986~1996年):减贫探索阶段
    3. (三)第三阶段(1997~2004年):发展减贫初级阶段
    4. (四)第四阶段(2005~2012年):发展减贫高级阶段
    5. (五)第五阶段(2013年至今):精准减贫阶段
  • 二 中国旅游减贫的实践与模式
    1.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的旅游减贫总模式
    2. (二)“村民委员会+农民合作社”的旅游减贫模式
    3. (三)“政府推动+结对帮扶”的旅游减贫模式
    4. (四)“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旅游减贫模式
    5. (五)“企业帮扶+信息共享”的旅游减贫模式
  • 三 中国旅游减贫的发展经验
    1. (一)政府主导下的多群体参与
    2. (二)确立农民减贫的主体地位
    3. (三)注重区域间的差异化开发
    4. (四)注重产业间的融合式发展
    5. (五)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6. (六)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
  • 四 中国旅游减贫的发展展望
    1. (一)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
    2. (二)从经济减贫到多维减贫
    3. (三)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关怀
    4. (四)从实践创新到理论探究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