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所需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摘要

公益事业的体制,本质上属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某个公益事业的体制改革方向、内容,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即生产力水平,其影响价值观、需求情况和供给能力)相适应,且被经济社会的宏观体制(这是大的生产关系框架)改革所影响。一项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该事业的体制改革不够充分和平衡,即新的生产关系不全面、不协调。 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单从文物部门的业绩看,要想“让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必须形成这个地区新的生产关系,即文物相关改革要全面、配套、有力,且能因地制宜地处理不同区域不同的文物保护利用问题,使改革既能在某个区域的能力范围内全面操作起来也能体现出国家统一改革中的共性特征。这样的改革,才可能在操作上广泛地“让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而从操作层面来看,通过“让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的发展,能更好地实现“文物保护也是政绩”。

关键词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所需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8.0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1 “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需要体制机制集成创新
  • 2 “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制度体系构建中的薄弱环节
    1. 2.1 前端——“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的发展观落地的思路、目标和规划
    2. 2.2 中段——体现“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的系统内体制机制改革有缺项、有漏洞
    3. 2.3 后端——“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的政绩考核和奖惩制度并未真正挂钩
  • 3 机构改革对文物管理的影响
    1. 3.1 机构改革已经产生面上的负面影响但也有少量正面案例
    2. 3.2 体制可在重点区域突破,重要机制需要率先创新
  • 4 相关体制机制集成创新的总体设计——以殷墟为例
    1. 4.1 形成“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之政绩观的抓手——构建国家遗址公园体制
    2. 4.2 “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的政绩观落实举措及政绩考核——殷墟国家遗址公园体制试点区的总体框架及相关体制机制
      1. 4.2.1 国家遗址公园体制
      2. 4.2.2 管理机构与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
      3. 4.2.3 殷墟国家遗址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空间需求、边界划分和落地形式
      4. 4.2.4 殷墟试点区的分区利用思路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