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核心概念及其内在逻辑

摘要

交往与对话之间具有很多的共通之处,也存在很多实质性的不同。对话既可以包含交往的一切形式和内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意义。从交往深入到对话更能够体现人与人之间、人与团体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关系的价值与深度。对话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机制与路径,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新的启示与意义。

关键词

作者

安世遨 ,1973年生,博士,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副主任(副所长),贵州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副组长。主要从事教育学、哲学与管理学研究。在全国核心期刊等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各级各类项目1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2项、贵州省重点培育教改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贵州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贵州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励10多项。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核心概念及其内在逻辑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1.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对话的理论与意蕴
    1. (一)马丁·布伯的“我-你”相遇对话哲学论
    2. (二)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对话论
    3. (三)哈贝马斯的主体间交往行动对话论
    4. (四)巴赫金的生存本质对话论
    5. (五)戴维·伯姆的“共有共享”对话论
    6. (六)对话的意蕴
      1. 1.作为一种态度
      2. 2.作为一种关系
      3. 3.作为一种生存方式
      4. 4.作为一种意识和哲学观
      5. 5.作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四位一体本性
  • 二 交往、对话与和谐
    1. (一)概念辨析
      1. 1.交往
      2. 2.对话
      3. 3.和谐
    2. (二)三者关系
      1. 1.交往与对话的关系
      2. 2.交往与和谐的关系
      3. 3.对话与和谐的关系
  • 三 社会和谐
    1. (一)社会和谐的思想蓝本
      1. 1.“大同”与“小康”
      2. 2.“契约”与“法”
      3. 3.“社会有机”
      4. 4.“社会团结”
      5. 5.“共产主义”
    2. (二)社会和谐的认识误区
      1. 1.同一误区
      2. 2.矛盾误区
      3. 3.稳定误区
      4. 4.利益误区
    3. (三)社会和谐的理性辨正
      1. 1.社会和谐是一种异质共生态
      2. 2.社会和谐是一种限度控制态
      3. 3.社会和谐是一种动态平衡态
      4. 4.社会和谐是一种互利共享态
      5. 5.社会和谐是一种秩序结构态
  • 四 对话:社会和谐之路
    1. (一)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征
      1. 1.社会冲突与动荡
      2. 2.社会矛盾与不稳定
      3. 3.社会暴力与犯罪
      4. 4.群体对抗与危机
      5. 5.人际隔阂与纠纷
      6. 6.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2. (二)社会不和谐的深层原因
      1. 1.唯我独尊的主体性思维
      2. 2.封闭僵化的体制机制
      3. 3.单向独白的行政方式
      4. 4.唯利是图的功利行为
    3. (三)对话何以通向社会和谐
      1. 1.对话促进主体思维转向,奠定社会和谐的理论基础
      2. 2.对话形成开放灵活结构,建构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3. 3.对话促进行政方式变革,真正实现干群关系的融合
      4. 4.对话促进矛盾纠纷解决,不断消除社会不和谐现象
      5. 5.对话弘扬价值理性精神,构筑社会和谐的伦理向度
  • 五 对话: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时代化路径
    1. 1.对话是交往的具体化
    2. 2.对话是交往的实践中介
    3. 3.对话是交往的现时代精神体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