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冬枣产业转型的社区动力机制

摘要

大荔县冬枣产业是在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并且在短短几年中冬枣种植从零星小块种植扩展为大规模、集约化经营,由原来的主粮、杂果为主的分散种植结构转型为设施冬枣为主体产业,且县域内设施冬枣的面积仍在快速增加。特别是冬枣优生区安仁镇各村,种植面积从2012年至今已基本全覆盖,短期内实现了农业结构的转型,并且迅速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其农业转型经验,能够对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启发。本次调查在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伏坡村开展,同时关注了红星村产业转型的状况,探究了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转型的路径之一即由低价值的粮食生产转向更多的高附加值农产品,产业转型迈向进一步资本密集也进一步劳动密集、能够吸收更多劳动力的农业,促使农业劳动产值持续上升。黄宗智称这种转型为“隐性农业革命”,其经验表现是生产者凭借从低价值粮食转入高价值的肉、禽、鱼以及菜、果等“新农业”的生产,促使务农人员收入提高,农业劳均产值增加。从需求一侧来看,由于城市化发展、市场容量的扩大,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已经朝向蔬菜、肉食及水果等部分倾斜,食品消费结构促使市场需要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农产品,而从供给一侧来看,主粮生产的低价值导致农业生产面临转型,而生产成本的地板抬升与农产品价格天花板限制,促使生产者亟须通过提质增效来完成农业转型。大荔冬枣产业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正是在双重动力下完成了转型升级。“新农业”的发展需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新农业”的产生要从既有的经营惯性中脱离出来,其动力机制何在;其次,“新农业”的经营需要具备一定规模,当“规模效应”呈现之后,才能够成为地方主导性产业,通过公共物品的共享、市场体系的稳定来奠定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本章基于大荔二村的调查资料,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

作者

陈靖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冬枣产业转型的社区动力机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0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产业转型的“规模效应”
    1. (一)产业发展的“带民致富”命题
      1. 1.先行者如何带动
      2. 2.典型带动下的规模形成
    2. (二)产业带动中的能人作用
      1. 1.能人的技术扩散作用
      2. 2.能人的动员作用
  • 二 产业转型的村社基础:小坡冬枣何以迅速形成规模?
    1. (一)村社土地配置机制下的产业布局
      1. 1.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下的家户经营
      2. 2.机动地机制下的公共物品提供机制
    2. (二)村社统筹机制下的产业集聚
      1. 1.“一事一议”制度下的动员机制
      2. 2.项目制进村背景下的打包机制
      3. 3.村社统筹机制下适度规模经营的生成
    3. (三)村社治理机制下的产业升级
      1. 1.村级示范园建设
      2. 2.合作组织的建设
      3. 3.交易纠纷的社区调解
  • 三 治理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