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战时体制的形成与机构调整

摘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中断了原有行政机构改革的步伐,“抗战”成为政府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同时,蒋介石开始思考“建国运动”,提出“建国运动要在国难中完成”。“建国要在国难中实施,不可以忧患而中止建国工作也。”国民政府很快转入战时体制,成立了国防最高委员会,建立了党政军一体化的政治体系。初期战时体制乃为权宜之计,据胡适1937年7月31日记,“蒋先生宣言决定作战,可支持六个月”。随着抗战的军事失利,国土沦丧,国民党为集中抗战意志,统一思想,转入长期抗战,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施行总裁制,颁布《抗战建国纲领》,进入了“抗战”与“建国”的并行时期。“抗战建国”,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抗战”以求军事胜利,“建国”以求政治完善。这两条主线既相互交错,又相辅相成,是国民政府于深重危机中所欲完成的宏伟蓝图。因此,在对日作战的同时,国民政府一改初衷,决定成立国民参政会,进一步推行调整行政机构、厘定事权、精简机构、人员裁并等诸多改革。

关键词

作者

刘大禹 ,历史学博士,现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研究,著有《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研究(1931~1937)》《国民政府行政院的制度变迁研究(1928~1937)》,在《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民国档案》等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多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战时体制的形成与机构调整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5.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国防最高委员会与战时体制
    1. 一 国防最高会议的设置
    2. 二 军事委员会成为国防会议的中心
    3. 三 国防最高委员会成立
  • 第二节 国民党“临全大会”与“抗战建国”
    1. 一 国民党“临全大会”与总裁制
    2. 二 《抗战建国纲领》与改革行政呼声
    3. 三 民意机构国民参政会与行政机构改革
  • 第三节 抗战初期行政机构精简与人员裁并
    1. 一 精简机构之发轫
    2. 二 调整行政系统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