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余论

摘要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面临强敌入侵,军事上一败涂地退守陪都,政治、经济、地方组织皆被搅乱,局面至为危急,政府不得不转入战时体制。为完成抗战建国的任务,国民政府大力推行行政机构改革。这一改革具有诸多目标,根本目的是“建国”。为此,国民政府不断调整行政机构,改造行政系统,发起了从中央各部会到地方新县制的全面改革。 相比于战前的改革尝试,战时改革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改革具有具体目标,主要为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改革具有清晰的理念与手段,包括推行行政三联制、实施工作竞赛运动和计划政治;三是改革以国防最高委员会为发动机构,摆脱了此前改革毫无统率的窠臼;四是改革覆盖面极广,从中央到地方、从部会到基层,触角延及政府体系上下每一角落;五是改革延续时间长,其筹备可溯及战前,贯穿抗战始终,迨至抗战胜利,改革尚未完成。

关键词

作者

刘大禹 ,历史学博士,现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研究,著有《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研究(1931~1937)》《国民政府行政院的制度变迁研究(1928~1937)》,在《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民国档案》等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多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余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