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从劝诫到禁止:近代中国关于早婚的言说及其影响

摘要

1930年冬,一位年满16岁的青年学生给《大公报》的记者写信咨询自己是否应该结婚的问题。那时,他在北平上学,未婚妻不满20岁,家里预备来年为他成亲。这时,烦闷的他写信求助。记者则回信说:“早婚是中国的一种不良风俗,与青年本身并没有好处。”因此,建议这位青年拒绝结婚。记者认为:“好在教育部曾有中等学校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您可以托老师把这意思向家长转达,那么也许这个难关便可以打破了吧!”记者的劝导折射出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部、学校老师与代表旧文化的家长在子弟结婚问题上的竞争。究竟由谁(父母、自己还是国家)来决定个体何时结婚是1920年代困扰不少青年的切身问题。

关键词

作者

赵妍杰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译有《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在《近代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从劝诫到禁止:近代中国关于早婚的言说及其影响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2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