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重庆市农村城镇化中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依据及经验借鉴

摘要

除了农村城镇化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理论之外,重庆市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依据也构成了本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这些依据主要体现在历史依据、现实依据、法制依据和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

关键词

作者

刘建锋 湖北利川人,武汉理工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传统文化。著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改革模式研究》《文化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获得省部级奖项1项。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重庆市农村城镇化中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依据及经验借鉴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7.3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依据
    1. 一 我国农村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
      1. (一)起步时期(1949~1957年)
      2. (二)反复、滞缓时期(1957~1978年)
      3. (三)快速发展时期(1980年至今)
    2. 二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历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对重庆市的启示
      1. (一)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科学发展之路
      2. (二)更加注重城镇化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将是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之一
      3. (三)重庆市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第二节 重庆市农村城镇化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依据
    1. 一 我国农村城镇化中的生态状况
      1. (一)“中国式”生态危机形势严峻
      2. (二)“传统式”发展格局弊端凸显
      3. (三)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相悖
    2. 二 重庆市农村城镇化中的生态状况
      1. (一)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生态承载能力有限
      2. (二)旱灾、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影响力大、破坏性强
      3. (三)滥采、滥挖、滥捕现象较为普遍,破坏性后果严重,不少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4. (四)生态环境破坏,经济发展滞后
      5. (五)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滑,形成对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力
      6. (六)环境污染,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 第三节 重庆市农村城镇化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制依据
    1. 一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制体系
      1. (一)我国现行《宪法》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
      2. (二)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
      3. (三)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
      4. (四)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5. (五)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规章
      6. (六)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解释
      7. (七)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标准
      8. (八)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制度
    2. 二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制体系的基本原则
      1.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 (二)保护和建设并重的原则
      3. (三)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
      4. (四)破坏者恢复的原则
      5. (五)利用与补偿(赔偿)并重的原则
      6. (六)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 第四节 重庆市农村城镇化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国内外借鉴
    1. 一 国内农村城镇化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
      1. (一)长三角区域农村城镇化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
      2. (二)成都市农村城镇化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经验
    2. 二 国外城镇化中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1. (一)法国和德国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经验
      2. (二)作为后起的年轻国家,美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也较为丰富
      3. (三)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
      4. (四)从国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践中,可以发现诸多值得重庆市思考和借鉴的国外的先进经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