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境界(上)

摘要

“境界”一词来自古代汉语,但它成为一个用于文艺评论及其他学术领域的术语却是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具体说就是佛教。起先,“境”指疆域,“界”指界限,意思都很实。佛教传入后,用“境界”表达其思想,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佛教世界观否认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一切事物都缘于“心照”,即“心之所游履攀缘者,谓之境”。这样,“境”或“境界”的意思就由实而虚,由客体转向主体,偏重于人的心理或精神活动。这也就给文艺批评的借用提供了条件。至迟初唐时期,就有评论家用“境”或“意境”评诗,之后该术语日益广泛运用于诗论、文论以及乐论、画论。近代王国维撰《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最高标准论词,并注入西方文艺美学思想,使这个传统文论观念成功转型,进入现代文艺批评领域。今天,“境界”一词不仅在文艺批评,而且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被人们广泛使用,甚至日常生活话语里也时有出现,可见它有相当的亲和力与生命力,值得我们倍加重视。

关键词

作者

张方 ,文学博士,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人文学教学和研究。著有《文学说略》《文论通说》《中国诗学的基本观念》《虚实掩映之间》等。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育才奖”金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 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 庄坚毅主编《中国旅游文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 王其钧主编《中国园林图解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 杭间:《中国工艺美术史》,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
  • 〔法〕凯瑟琳·施瓦布:《当代时装的前世今生》,李慧译,中信出版社,2012。

境界(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4.2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境界与美
  • 二 艺术境界
  • 三 自然境界
  • 四 生活境界
  • 五 结语:“思与境偕”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