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朝阳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强化社区治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构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是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研究摆脱定性分析盲区的重要途径。朝阳区经过多年探索,为构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立足朝阳区社区重点工作,总结出社区评价21项共性指标;根据社区发展实际,对社区进行分类,分为4种不同类别社区,提炼8项个性化指标,并通过指标评分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分级。

作者

连玉明 教授、工学博士。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是中国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科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城市学、决策学和社会学。主要代表作有《城市的觉醒》《首都战略定位》《重新认识世界城市》等。连玉明教授同时担任贵阳市委市政府首席顾问,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数权法研究中心主任,主攻大数据战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为《块数据:大数据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块数据2.0:大数据时代的范式革命》、《块数据3.0:秩序互联网与主权区块链》、《块数据4.0:人工智能时代的激活数据学》、《块数据5.0:数据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数权法1.0:数权的理论基础》(中文简体、繁体及英、法、德文版)、《数权法2.0:数权的制度建构》(中文简体、繁体及英文版)、《主权区块链1.0:秩序互联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1~No.4)等。主编出版的《数典》是迄今为止全球首部全面系统研究大数据标准术语体系的多语种专业工具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关于构建朝阳区“五化协同”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的研究》,2017年。
  • 朝阳区委社会工委:《社区分类治理新模式破解社区治理难题》,2016年。
  • 陈诚、卓越:《基于结构与过程的社区治理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 王璇:《基于“城市双修”的宜居社区评估方法与实践——以福州市为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年第2期。
  • 胡仙芝、罗林:《社会组织化与社区治理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1期。
  • 褚宸舸:《基层社会治理的标准化研究——以“枫桥经验”为例》,《法学杂志》2019年第1期。
  • 陆军、丁凡琳:《多元主体的城市社区治理能力评价——方法、框架与指标体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朝阳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5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朝阳区构建基层治理评价体系的背景
  • 二 朝阳区基层治理评价体系建设的意义
    1. (一)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
    2. (二)构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是检验基层社会工作的重要方式
    3. (三)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是丰富社区自治方式,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的重要工具
  • 三 朝阳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条件与基础
    1. (一)社区分类治理为朝阳区基层治理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条件
    2. (二)社区自治实践探索为朝阳区基层治理评价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3. (三)“五化协同”模式为朝阳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经验
  • 四 朝阳区基层治理评价体系建设的整体考虑
    1. (一)总体思路
    2. (二)基本原则
    3. (三)主要目标
  • 五 朝阳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1. (一)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共性评价内容
      1. 1.社区协助政府完成行政任务的时效性
      2. 2.群众对社区服务、治理效果的满意度
      3. 3.社区自身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4. 4.社区整体运行情况
    2. (二)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个性化指标设计
      1. 1.老旧小区指标设计
      2. 2.商品房小区指标设计
      3. 3.保障房小区指标设计
      4. 4.国际化小区指标设计
    3. (三)评价主体
    4. (四)社区评价分类、分级情况
    5. (五)评价结果应用
  • 六 关于朝阳区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1. (一)定期开展检测评价,精准发现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差距,适时启动“补短板”工程
    2. (二)依托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沉淀数据,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手段形成的响应型政府治理方式
    3. (三)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培育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完善社会支撑体系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