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拓展特区工业化新空间: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关键词

作者

郭跃文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党建和广东改革开放史等研究。代表作有《国家能力支撑下的市场孵化——中国道路与广东实践》《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使命型政党塑造的有效国家》《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等。
向晓梅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研究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海洋经济和“一带一路”等研究。代表作有《深蓝广东——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优势、挑战与战略选择》《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蔡宁、黄纯,2019,《自由港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 陈明宝,2018,《要素流动、资源融合与开放合作——海洋经济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 陈时儆,2016,《构建合作网络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研究》第2期。
  • 陈咏梅、郑慧芬、石建辉,2019,《海洋经济背景下邮轮旅游发展环境的优化——以厦门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8期。
  • 冯猜猜、胡振宇,2019,《海洋金融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研究》,《特区经济》第9期。
  • 高曦,2019,《蓝色经济在厦门的发展实践探究与展望》,《现代经济信息》第6期。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2019,《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8》,海洋出版社。
  • 何国勇、徐长生,2004,《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学家》第5期。
  • 洪伟东,2017,《深圳市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 胡瑞山、沈山,2006,《港城一体化战略研究进展》,《中国水运(学术版)》第12期。
  • 朗宇、黎鹏,2005,《论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理论问题》,《经济地理》第6期。
  • 李乃胜等,2015,《经略海洋(2015)》,海洋出版社。
  • 李伟舜,2019,《深圳全力推进海洋强市战略的现实挑战与对策》,《特区经济》第1期。
  • 李易珊,2018,《深圳湛江将建成“国字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与渔业》第12期。
  • 林毅夫,2002,《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第2期。
  • 林毅夫、蔡昉、李周,1999a,《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载林毅夫等主编《中国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毅夫、蔡昉、李周,1999b,《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 刘大海、何广顺、王春娟等,2019,《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19)》,科学出版社。
  • 刘容子,2012,《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经济学》,海洋出版社。
  • 马仁峰、侯勃、窦思敏,2017,《中国海洋经济演变及其区域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
  • 马翔,2018,《金融支持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
  • 秦正茂、周丽亚,2017,《借鉴新加坡经验,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特区经济》第10期。
  • 任淑华等,2011,《海洋产业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 申勇,2017,《湾区经济的形成机理与粤港澳大湾区定位探究》,《特区实践与理论》第5期。
  • 时娜,2019,《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涉“海”上市公司积极参与》,《上海证券报》8月22日。
  • 王敏旋,2012,《发达国家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理论参考》第3期。
  • 王榕,2018,《深圳出台〈决定〉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国海洋报》10月24日。
  • 王泽宇、孙才志、韩增林等,2018,《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学视角》,科学出版社。
  • 习近平,2019,《习近平致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光明日报》10月16日。
  • 向晓梅,2011,《启动南海战略,加快蓝色崛起》,《新经济》第12期。
  • 向晓梅,2013,《加快制定“深蓝科技计划”创新引领海洋强省建设》,《广东经济》第11期。
  • 向晓梅,2014,《“向海而兴”破解广东陆域发展瓶颈》,《广东经济》第6期。
  • 肖刚,2011,《经济特区是中国走向海洋强国的核心地缘支撑》,《国际经贸探索》第9期。
  • 谢启标,2018,《“一带一路”背景下厦门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对策思考》,《厦门特区党校学报》第2期。
  • 徐强,2018,《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特区报》12月29日。
  • 徐志斌、朱毓政,2004,《关于港口经济和港城一体化的理论分析》,《湛江海洋大学学报》第5期。
  • 杨明,2019,《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评选指标、评选排名与四大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概述》,《新经济》第10期。
  • 张春宇,2017,《如何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国远洋海运》第7期。
  • 周乐萍,2019,《中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及对策研究》,《中国海洋经济》第1期。
  • 朱富强,2020,《产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变: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拓展的战略模式》,《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
  • Suykens,F. 1989. “The City and Its Port-An Economic Appraisal.” Geoforum 20:437-445.
  • Taaffe,E.J.,R.L.Morrill,P.R.Gould. 1963. “Transport Expansion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A Comparative Analysis.” Geographical Review 53:32-49.
  • Zhang,W.,J.S.L.Lam. 2013. “Maritime Cluster Evolution 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 and Lotka-Volterra Model.” Maritime Plicy & Management 40:161-176.

拓展特区工业化新空间: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7.0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中国经济特区的海洋使命
    1. 一 海洋经济的特有属性
      1. (一)海洋资源具有开放性、国际性、全球化的特征
      2. (二)海洋经济具有资源依赖性、资金技术密集性与国家主导性
      3. (三)海洋科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4. (四)海洋产业是陆地产业向海洋的延伸
    2. 二 中国经济特区海洋经济发展机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3. 三 海洋经济对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的影响机理
      1. (一)拓宽经济特区工业化发展空间
      2. (二)提供经济特区产业转型升级新抓手
      3. (三)激发经济特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制度结构
      4. (四)塑造经济特区“海洋中心城市”城市形态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特区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从港口强市到区域极核
    1. 一 中国四个经济特区海洋经济发展路径及方向
      1. (一)深圳:以海洋科技和文化引领海洋产业高端化发展
      2. (二)珠海:以横琴新区为载体与澳门共同打造开放的创新体系
      3. (三)汕头: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塑海洋经济新优势
      4. (四)厦门: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提升经济特区辐射带动能力
    2. 二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及特征
      1. (一)1980~2000年:工业化初期的“双港齐飞”,港口物流主导发展阶段
      2. (二)2001~2010年:工业化中期的海洋立市,都市海洋产业特色发展阶段
      3. (三)2011年至今:工业化后期的创新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全面发展阶段
    3. 三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成效
      1. (一)海洋经济总量稳定增长
      2. (二)海洋产业空间格局优化
      3. (三)海洋新兴产业贡献提升
      4. (四)海洋科技创新全国领先
      5. (五)海洋制度创新优势明显
      6. (六)海洋生态文明成效显著
    4. 四 从“港口强市”到“湾区极核”全面竞争优势
  • 第三节 全球资源整合下深圳海洋经济高端发展重点领域
    1. 一 海洋经济全球发展机遇
      1. (一)“一带一路”拓展海洋国际合作新空间
      2. (二)中国制造2025聚焦海洋产业转型新领域
      3. (三)南海开发提升深圳海洋城市战略新价值
      4. (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升深圳全球地位
      5. (五)前海蛇口自贸区强化海洋经济新优势
    2. 二 推动基于全球生态链条的海洋科技创新
      1. (一)提高基础研究能力
      2. (二)加强重点技术领域攻关
      3. (三)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4. (四)构建海洋科技金融体系
      5. (五)构建海洋科技服务体系
      6. (六)强化海洋人才支撑能力
      7. (七)加强技术人才国际交流合作
    3. 三 推动基于智能化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1. (一)推动海洋电子信息融合发展
      2. (二)推动海洋生物医药重点突破
      3. (三)加快海洋高端装备转型升级
      4. (四)推动邮轮游艇新兴业态发展
      5. (五)加快培育海洋金融服务业
    4. 四 推动基于开放包容文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1. (一)塑造海洋城市景观
      2. (二)构筑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
      3. (三)营造国际化海洋城市文化氛围
  • 第四节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
    1. 一 构建国际海洋金融要素集聚机制
      1. (一)推进发展海洋金融产业
      2. (二)加强海洋金融人才交流与培养
      3. (三)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2. 二 构建海洋政策创新机制
      1. (一)创建中国涉海制度创新示范区
      2. (二)依托自贸区优势助推航运服务业发展
      3. (三)积极探索自由港政策
      4. (四)推进海关签证制度改革
    3. 三 构建“一带一路”海洋公共事务处理机制
      1. (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海洋治理的制度设计
      2. (二)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海洋公共事务处理平台
      3. (三)大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海国家海洋经济交流合作
    4. 四 构建广深联动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机制
      1. (一)推动海洋重大平台建设
      2. (二)统筹广东沿海经济带布局
      3. (三)打造世界级海洋经济枢纽
    5. 五 构建海洋经济空间拓展机制
      1. (一)建设海陆关联产业集聚区
      2. (二)积极探索发展沿海“飞地经济”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