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和态度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数字化生活方式形塑并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认知和态度。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态度形成的主要媒介,互联网表达的多元化也拓展了未成年人的认知领域。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认知与态度形成也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如互联网影响了未成年人专注力养成和认知深度的形成、挤占未成年人学习时间并影响未成年人的社会化。针对这些问题,应多方联动、协同治理,形成由法律约束、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学校引导、家庭保障各方联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

作者

杜智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
罗湘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昌凤:《网络治理与未成年人保护——以日韩青少年网络保护规制为例》,《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11期。
  • 杜智涛、刘琼、俞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规制体系:全球视野与国际比较》,《青年探索》2019年第4期。
  • 黄晓林、李妍:《美国儿童网络隐私保护实践及对我国启示》,《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7年第4期。
  • 王国珍:《网络素养教育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网瘾防治机制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9期。

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和态度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8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基本状况与主要特征
    1. (一)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认知与态度形成的主要媒介
      1. 1.互联网的高度社会嵌入性对未成年人认知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2. 2.互联网在知识获取上的便捷性拓展了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能力
      3. 3.互联网快速迭代的新应用增强了未成年人的创新能力
    2. (二)互联网表达的多元化拓展了未成年人的认知领域
      1. 1.互联网的多样化应用拓展了未成年人的认知渠道
      2. 2.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表达形式提升了未成年人对认知体验的要求
      3. 3.互联网塑造的多元文化使未成年人对新事物更加理解和包容
      4. 4.互联网催生“后喻文化”的形成
    3. (三)互联网对未成年人认知的双向作用:“信息沟”弥合与“知识沟”加剧
  • 二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一)互联网富媒体表达影响未成年人专注力的养成
    2. (二)互联网“浅阅读”影响未成年人的认知深度
    3. (三)互联网的过度使用挤占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时间
    4. (四)网络沉迷影响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
    5. (五)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 三 对策建议
    1. (一)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立法,构筑网络防护墙
    2. (二)落实互联网企业责任,加强平台监管
    3. (三)构建适宜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的网络环境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