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论个体生命周期的时间心理与空间意识

摘要

本文基于柏格森生命哲学绵延时间理论和埃里克森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个体生命周期各阶段呈现的不同时间心理,及其在空间意识上展现的不同宗教道德性。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自身肌体中,具有道德属性的“生命冲动”,在个体生命周期的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的绵延与敞开中,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筹划并实现自身的创生。本文构建埃里克森生命周期理论ψ模型,包含“过去、现在、未来”心理时间序列连续性,也包含“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空间时间逾越性,并以此来论证时间(心理时间、空间时间)与空间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以及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等)的时间空间均衡。在儿童生命周期阶段,空间意识内的本我滋生出自我,并形成道德超我。儿童在空间意识上的“泛灵论、目的论、拟人论”由强渐弱。在青少年生命周期阶段,空间意识与环境的时间空间均衡成为最大需求,并影响时间心理的有序发展。在中年生命周期阶段,时间心理、空间意识与环境形成均衡结构,个体形成稳定的人格,对超我道德的渴望加剧。此时宗教的神学意义被遮蔽,成为一种道德伦理,或者一种生活习惯。因此,对个体时间心理与空间意识的心理学解读,有助于我们揭示宗教道德的本质及运行规律,对于我国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构有所裨益。

作者

周普元 ,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研究员。
石娜尔·达吾列提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Zhou Puyuan
Shinar Davrieti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论个体生命周期的时间心理与空间意识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4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时间绵延与空间内聚:自我设计和自我筹划展现自身创生
    1. (一)创造进化论是一种“生命冲动”
    2. (二)时间绵延与空间意识密不可分
    3. (三)生命冲动、绵延时间在空间意识中展现自我设计和自我筹划
      1. 1.总体义务:一种约束个体自我的空间意识
      2. 2.无意识的封闭道德与有意识的开放道德
      3. 3.开放道德:个体自我借助道德理想向大我世界超越
  • 二 时间序列与空间均衡:生命周期时间序列中的自我同一性空间均衡
    1. (一)时间序列与空间均衡的模型
    2. (二)时间序列与空间均衡的特征
      1. 1.结构性特征:“时间、空间、心理”三位一体
      2. 2.发生学特征:在时间序列上时间心理与空间意识的均衡源于儿童期
      3. 3.适应性特征:自我对时间心理和空间社会环境的适应
    3. (三)时间序列与空间均衡的效果
      1. 1.生命时间序列的渐进性
      2. 2.均衡的动力系统
      3. 3.主观性特征:空间意识的一致感和连续感
  • 三 进一步的分析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