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落实与重点攻坚(2016~2017年)

摘要

“十三五”时期,既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形势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走向拐点、环境善治体系形成并完善的关键时期。中国绿色转型已经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并形成了具体的路线图、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措施,多向-多元治理模式开始转型且初具雏形。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依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纲领,呈现“全方位落实”和“重点攻坚”两方面的特点。

作者

毛达 ,江苏省南通人,博士,研究方向为环境史。现任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兼中心主任、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理事。十多年来,一直参与多个民间环保机构的固体废物和环境健康项目的工作,积极推动城乡垃圾和有毒化学品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解决。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期间,重点研究美国废弃物海洋处置的历史,出版《海有崖岸:美国废弃物海洋处置活动研究(1870s~1930s)》。从事博士后工作时,专攻二英污染的社会争论历史。目前工作重心是零废弃理念与实践推广、化学品健全管理、塑料垃圾污染治理以及电子商务绿色化。
张世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大学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落实与重点攻坚(2016~2017年)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4.2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生态环境保护从边缘到主流的总体转型
    1.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框架与战略路径已初具形态
    2. (二)遏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政治意愿开始转化为具体的约束性目标,并强势实施
    3. (三)多向-多元治理模式逐渐形成
    4. (四)从经济优先,到环境生态优先,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
    5. (五)绿色变革的机遇
  • 二 政府的主要行动和总体成效
    1. (一)重要环境法规政策的出台
    2. (二)环境管理制度的深入改革
    3. (三)环境治理的总体成效
  • 三 重点攻坚:土壤污染防治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强烈关注
    1. (一)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
    2. (二)江苏常州毒地案引发公众强烈关注
    3. (三)土壤污染立法快速推进
  • 四 环境公益诉讼成为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方法
    1. (一)毒跑道案与环境法治推动
    2. (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问题和思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