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人口、土地和产业互动视角下的深圳城中村改造

摘要

深圳面临流动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的治理挑战,而拥有大量土地和住房、容纳众多人口的城中村在解决这些治理难题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城中村成为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和工作生活的一种新的社区形式,城市的发展要求城中村把土地用于产业升级。城中村的拆除重建对居住其中的流动人口造成巨大的影响,进而使流动人口回流,劳动力短缺阻碍产业升级。为权衡各方利益,如今深圳的城中村改造主要以综合整治为主。本文在比较各个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圳龙华清湖村的改造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以人口、土地和产业互动的视角,对深圳城中村多元发展和分类管理提出相关思路。

作者

章平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教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60)
莫雪艳 (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60)
Zhang Ping (China Center for Special Economic Zone Research,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518060)
Mo Xueyan (China Center for Special Economic Zone Research,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518060)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许琳、綦鲁明:《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经济研究参考》2017年第26期。
  • [2]蔡昉:《中国经济改革效应分析——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视角》,《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 [3]张广胜、田洲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变迁、贡献与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7期。
  • [4]程名望、潘烜:《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回顾与特点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3期。
  • [5]赖寿华、吴军:《速度与效益: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广州“三旧”改造政策探讨》,《规划师》2013年第5期。
  • [6]张京祥、赵伟:《二元规制环境中城中村发展及其意义的分析》,《城市规划》2007年第1期。
  • [7]邹兵:《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转型的动因与路径》,《规划师》2013年第5期。
  • [8]薛国琴:《城中村改造及运行机制分析——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2期。
  • [9]关玲芝、关争光、拜玉贤:《广东省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差异化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14期。
  • [10]朱晓娟:《兰州市成长型城中村实现CSA模式改造研究——以七里河区大滩村为例》,《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24期。
  • [11]章征涛、李和平、祁蕊:《带条件土地出让模式的城中村改造实践——以珠海沥溪和福溪村改造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第7期。
  • [12]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城市规划》2004年第3期。
  • [13]张侠、赵德义、朱晓东、彭补拙:《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关系分析与应对》,《经济地理》2006年第3期。
  • [14]陈涛、刘洋:《“以人为本”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学术论坛》2011年第9期。
  • [15]卢福营:《城中村改造:一项系统的新型城镇化工程》,《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
  • [16]黄治:《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3。
  • [17]孙梦水:《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城中村”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2013。
  • [18]赵青、南灵:《探析“城中村”改造模式》,《特区经济》2008年第10期。
  • [19]刘西敏:《城中村改造模式选择及问题浅析——以潍坊市奎文区为例》,《山东纺织经济》2010年第4期。
  • [20]石迎军:《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 [21]张宇、欧名豪、蔡玉军:《整村统筹——解决城中村土地利用和发展问题的一个探索》,《城市规划》2015年第2期。
  • [22]宋星慧:《关于重现深圳城市化进程,保护典型城中村的几点思考》,《住宅与房地产》2017年第20期。
  • [23]苏海威、胡章、李荣:《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的改造模式和困境对比》,《规划师》2018年第6期。
  • [24]鲍海君、叶群英:《城中村改造的人本尺度与福利平衡: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第11期。
  • [25]欧国良、刘芳:《深圳市城市更新典型模式及评价——以城中村拆除重建类型为例》,《中国房地产》2017年第3期。
  • [26]方达、张广辉:《PPP模式与城镇化:土地、产业与人口的视角》,《财经科学》2017年第2期。
  • [27]陈彦光:《中国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对应关系研究》,《地理研究》2010年第12期。
  • [28]贾生华、郑文娟、田传浩:《城中村改造中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理论与对策》,《城市规划》2011年第5期。

人口、土地和产业互动视角下的深圳城中村改造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0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城中村发展模式
  • 二 基于人口、土地和产业互动关系的城中村改造分析框架
  • 三 国内已有城中村改造模式总结
    1. (一)广州猎德村——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
    2. (二)珠海翠微村——通过市场机制借力改造
    3. (三)佛山石梁村——村集体集中组织的混动开发
    4. (四)深圳湖贝村——公众参与、开门规划、利益协商改造
    5. (五)改造要“以人为本”,以综合整治为主
  • 四 清湖村改造情况调研
    1. (一)参与改造的企业
    2. (二)主要改造模式
    3. (三)改造前后的变化
      1. 1.环境变化
      2. 2.租金方面的变化
    4. (四)不同视角下深圳清湖村改造的利益诉求
      1. 1.政府的视角: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城市更新
      2. 2.参与改造企业的视角:获取改造项目利润分成,树立企业的亲民品牌
      3. 3.城中村村民的视角:获取合理的拆迁补偿
      4. 4.租户的视角:租金低廉且环境舒适的房子,保护自身的居住权益
  • 五 结论与政策含义
    1. (一)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提高流动人口自我住房消费能力
    2. (二)鼓励市场主体进行柔性改造,创新城中村改造模式
    3. (三)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结构,助推转型升级、产城融合
    4. (四)因地、因人、因业制宜,“一村一策”、多元发展和分类管理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