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发现、讨论与建议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发现、讨论与建议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3.2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理论观点与实践逻辑
    1. (一)新型城镇化
    2. (二)城乡关系
  • 二 研究方法探究
  • 三 主要发现
    1. (一)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方面的发现
      1. 1.脱贫攻坚战略重大成效缩小了城乡差距
      2. 2.乡村振兴需要农村本土有责任心的能人
      3. 3.乡村振兴战略面临青年人缺位困境
      4. 4.农村从事脱贫解困日常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
    2.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融入方面的发现
      1. 1.目前的积分入户制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定居其流入城市,他们的迁移预期的不确定性强
      2. 2.城里人身份的吸引力在降低,在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很大部分不认同城里人身份
      3. 3.城市住房市场是阻碍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在城市拥有住房产权就会倾向于认同自己是城里人身份
      4. 4.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后存在一至三年的迷茫期
    3. (三)城市居住空间变动方面的发现
      1. 1.城市住房价值变迁引发诸多社会政策、社会理论话题
      2. 2.城市住房产权已经演变为社会分层的决定性变量,它是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的核心标准
      3. 3.住房状态影响居民的社会资本、社会参与、社会服务
    4. (四)城乡社区治理方面的发现
      1. 1.目前社区治理最大的困境就是如何组织居民,缓解原子化倾向
      2. 2.目前城市社区自理能力不强,城市业主委员会发展仍然先天不足,难当重任
      3. 3.封闭社区正在孕育某种“私托邦”效应
      4. 4.业主基本不赞成城市封闭小区开放政策
      5. 5.商品房小区业主冲突具有“个益>共益>他益”的特点
    5. (五)城乡社区养老方面的发现
  • 四 对策建议
    1. (一)农村发展方面
      1. 1.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强力领导
      2. 2.乡村振兴需要构建农村产业网络平台,激发农村青年回乡创业
      3. 3.动员外出人员积极参与农村家乡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4. 4.需要增加农村地区具有较高素质的基层民政人员数量
    2.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融入方面
      1. 1.设置科学合理的、对农民工有吸引力的入户指标
      2. 2.忽略农民与市民的区分,倡导“公民”或“国民”
      3. 3.增加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4. 4.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社会工作机构进驻失地安置小区
    3. (三)城市居住空间变动方面的建议
      1. 1.让“商品房体系”与“保障房体系”各自独立,确保“住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人人住有所居”
      2. 2.提倡混合居住、插花安置,减少公共住房中低收入群体过度集聚的状况
      3. 3.谨防封闭社区的产权过度张扬侵害基层政治与公民社会
      4. 4.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条件和职业保障水平
      5. 5.根据居住空间性质配置社会服务,财政着力解决低端社区的公共服务配置问题
    4. (四)城乡社区治理方面的建议
      1. 1.中国城市治理应该采用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寻找公民而非顾客
      2. 2.赋权城市社区,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治理能力
      3. 3.尽可能组织社区居民,化解个体化困境
      4. 4.城市社区要确保公共空间,且不被侵占
      5. 5.赋权社区业主组织,促使其健康发展,监督其行使责任
      6. 6.严格控制商品房业主冲突,谨防上升为群体利益冲突
    5. (五)城乡社区养老方面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