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从“去市场化”到“市场化”:制度转向的组织进路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从“去市场化”到“市场化”:制度转向的组织进路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2.4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就业体制“去市场化”的组织进路(1950~1985年)
    1. 一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劳动力市场的消解
      1. 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1952年底前)
      2.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底)
      3. 3.用人招工权的集中(1953~1957年)
    2. 二 高校体制改革:大学组织的单位化
      1. 1.国家直接领导高等学校
      2. 2.接办、改造私立大学
      3. 3.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
    3. 三 分配体制的演变:科层化运作
      1. 1.分配的管理机构组成及分工
      2. 2.大学毕业生分配模式
      3. 3.分配程序与步骤
  • 第二节 重建就业市场的组织进路(1985~2000年)
    1. 一 向用人单位放权
      1. 1.用人单位逐渐增权
      2. 2.毕业生分配被退回
    2. 二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 1.广开门路,解决青年失业问题
      2. 2.私营经济合法化,为大学生市场化就业提供渠道
    3. 三 对高校扩权
      1. 1.扩大高校分配自主权
      2. 2.改革编制分配计划方法
      3. 3.高校“法人地位”的逐步确立
      4. 4.高校收费制度的确立
    4. 四 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的建立
      1. 1.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
      2. 2.人才交流中心的建立
      3. 3.政府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
  • 第三节 自主择业制度中的组织秩序(2000~2015年)
    1. 一 用人单位的自主性彰显
      1. 1.工作岗位的体制外供给
      2. 2.企业招录员工的“实用主义”取向
    2. 二 就业管理的职能归口与服务转向
      1. 1.政府部门的职能归口
      2. 2.就业管理的服务转向及制度化
    3. 三 高校就业服务的组织嵌入
      1. 1.高校就业指导的深化
      2. 2.高校服务的组织嵌入
  • 第四节 制度变迁的组织条件及就业市场的主体变化
    1.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就业市场的全方位管理
    2. 二 改革开放时期国家放权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重建
      1. 1.国家与企业关系的松动:国家退出劳动关系的确立环节
      2. 2.国家允许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毕业生的职业获得渠道多元化
    3. 三 新世纪就业市场的主体归位
      1. 1.企业(用人单位)已然成为就业市场上真正的需求主体
      2. 2.企业与国家、高校在利益认知上的差异
      3. 3.政府既是市场交易的主体,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威主体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