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第五章 社会流动机会与公平感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第五章 社会流动机会与公平感
可试读20%内容 阅读器阅览
第五章 社会流动机会与公平感
“如果出身贫寒,我就愿意在中国碰碰运气……中国给我向上跨越社会经济阶层的机会相对要大。换句话说,如果出身贫困,我悲惨死去的可能性在印度比在中国要大得多。”[]
——〔印度〕帕拉维·艾亚尔
第一节 世代差异中的公平感
本书使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08年数据(CSS2008),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分层和公平感状况进行探索,通过与其他户籍-世代群体的比较来描述新生代农民工公平感的特点。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验证农村户籍身份是否对就业状况、管理职位获得、收入水平和医疗险享有带来不利影响,并通过世代与户籍、世代与教育交互来检验受农村户籍身份和教育水平影响的就业分层是否存在代际差异。第二部分通过户籍、世代及其交互作用检验户籍身份对就业分层指标的影响是否传递到所对应的就业公平感、收入公平感和医疗公平感,以考察户籍-就业-公平感的影响传递是否成立,同时通过世代和户籍的交互作用,分析不同世代身处的政策制度背景和市场发展状况对公平感影响的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不平等
社会经济地位与不平等状况——基本状况描述
将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对比组的个人和家庭收入进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测量排序,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无论从个人还是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排序都不是最低,而是处于中下水平,个人收入甚至在老生代农村户籍组和新生代城镇户籍组之上。可以发现,如果新生代农民工以父辈群体经济地位的变化为参照,则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地位从父辈的最低上升到中下。
在教育程度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低于所有城镇户籍对比组,但是高于所有农村户籍对比组。相对于他们的父辈和年长的农民工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教育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与城镇同龄群体相比差异依然很大。
将“所属部门”与“个人年收入”进行比较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组平均个人年收入比城市同龄人高,主要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市场部门收入有较大比例(39.9%)的贡献。在同一部门内部,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与同龄人相比,依然处于劣势地位。可见,市场部门的兴起更多地给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提供了有利于他们的资源分配渠道和机会。
在新生代农民工实际的收入排序和社会经济地位自我评价的比较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地位为中下,而自我评价为中,这一现象符合现实反映论的观点,较低层级的群体往往会低估高收入群体的状况,较高层级的群体也往往会高估低收入群体的状况。新生代农民工低估了高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倾向于对更高收入群体做出更接近自己情况的评估,这将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公平感的产生。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处于中间水平,在城镇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他们的水平远低于城市对比群体,但略高于其他农民工对比群体;在农村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享有的比例低于其他农村户籍对比组;在企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能享有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农村户籍对比组,而与城市同龄人对比组差别不大。上述再次说明市场部门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资源分配途径和机会。社会保障和企业福利等支持的提供,对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机会平等、站在更公平的起跑线上有帮助,同时也是社会福利和企业福利制度对他们能力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将有利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上升,获得更多的公平感。
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处于较低层级,相对于他们的父辈,已经实现了收入、教育、社保福利方面的向上流动,甚至在收入方面超越了同龄的城镇群体。
社会公平感认知
新生代农民工和其他对比群体对社会公平感的认知大体相同,有62.13%认为社会总体“比较公平”;略有一些不认同的倾向,26.81%认为“不大公平”。相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和城市对比群体认为“不大公平”的比例比较接近,并且高于中生代和老生代农民工群体。认为社会“不大公平”比例最高的是中生代城镇群体,为30.39%,该群体无论是个人或是家庭人均收入,在对比组中都是最高的;认为“不大公平”比例最低的是老生代农村户籍组,也是收入、教育、福利保障等水平最低的一组,占比为15.86%。
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倾向于认为社会现状比较公平,没有强烈的社会不公平感。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居于其他对比组群体的中间位置,城镇户籍对比群体中认为“不大公平”的比例高于新生代农民工,而中生代、老生代农村户籍群体中认为“不大公平”的比例低于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分层
户籍身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农村户籍身份对就业的影响有着明显的代际差异。在中生代农村户籍群体中,户籍对就业有着非常显著的不利影响,但新生代农民工的农村户籍身份并没有显著影响他们的就业。在世代和教育、世代和户籍的交互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并不次于城镇户籍劳动者,与其他农村户籍劳动者相比甚至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相对于中生代农民工有很大的优势。而且,高中教育还为新生代农民工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帮助,相对于其他农村就业群体,新生代的高中教育比例近年来已经提升了很多,对就业有显著的有利影响。
户籍身份对管理职位的获得没有显著的影响。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就业者有同等的机会获得管理职位,不同世代的农村户籍群体获得管理职位的机会也没有显著差别。高等教育对获得管理职位有帮助,非高等教育对于新生代农村和城镇户籍群体能否获得管理职位并没有显著影响。管理职位的获得不仅仅由教育程度决定,同时也取决于就业者的工作阅历等人力资本,同样的教育程度,年龄较大的世代群体比年龄较小的群体更有可能获得管理职位。因此,虽然新生代农民工高等教育的比例较高,但是因为工作经历和经验的关系,并没有比其他农民工群体更容易实现职位的晋升。工作阅历的相对缺乏,与其他世代农村户籍群体相比较高、但与城镇户籍群体相比较低的教育程度,让新生代农民工在管理职位的获得上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世代差异中的公平感
-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不平等
- 社会经济地位与不平等状况——基本状况描述
- 社会公平感认知
-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分层
- 户籍、世代与公平感
-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不平等
-
第二节 参照群体与市场转型对公平感的影响
- 复合型的参照群体与公平感
- 市场转型带来的机会
- 市场转型与新生代农民工公平感隐忧
- 政策建议
- 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