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协同发展标准体系,释放车用氢能产业化潜力

摘要

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要求氢能基础设施从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方面提升竞争力。实施适宜的技术和供应方案将在构建行业整体竞争力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这需要国际和国内产业界及主管部门在法规、规范和标准(RC&S)体系方面协同进步。本文就涉及车用氢能的制取、储运、加注的各环节的实践经验及最新进展进行探讨,并就相关的法规及标准体系的进一步构建提出了建议。

作者

王畅 ,博士,壳牌中国战略创新合作高级经理。
Larry Wu 拉里·吴(Larry Wu),博士,壳牌氢能系统工程研究员。
Jason Munster 杰森·明斯特(Jason Munster),博士,壳牌氢能产品战略主管。
Carlos Damas 卡洛斯·达马斯(Carlos Damas),壳牌氢能高级系统架构师。
Paul Karzel 保罗·卡泽尔(Paul Karzel),壳牌氢能加注接口技术经理。
Wang Chang
Larry Wu
Jason Munster
Carlos Damas
Paul Karzel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协同发展标准体系,释放车用氢能产业化潜力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2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氢能产业最新进展
  • 二 供应解决方案
    1. (一)供应方案综述
    2. (二)现行法规的局限
    3. (三)国际经验与建议
  • 三 储存和配送
    1. (一)技术解决方案概述
    2. (二)现行法规的局限
    3. (三)国际经验与建议
  • 四 加氢站开发
    1. (一)提升竞争力的设计理念
      1. 1.现有的重载车气态氢加注连接装置
      2. 2.基于重载车型的推荐加注气态氢连接装置
      3. 3.未来发展
    2. (二)选址方案
  • 五 加注卓越运营
    1. (一)加注作业协议
      1. 1.概述
      2. 2.中国目前的加注实践和全球最佳实践之间的比较
      3. 3.加氢机加注协议和实践方面的全球最佳实践
      4. 4.全球最新开发领域
      5. 5.改进中国氢气加注协议和实践的潜在领域
    2. (二)品质控制
  • 六 总结和建议
    1. 1.氢气运输
    2. 2.加氢站安全距离
    3. 3.标准化加注连接装置
    4. 4.加注协议
    5. 5.制氢场地限制
    6. 6.加注品质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