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文化规划视角下运河滨水空间解析与更新

摘要

本文在解析运河滨水空间与城市发展脉络关系衍变的基础上,从文化规划视角出发,比较了哥本哈根运河区、大运河(杭州段)滨水空间更新过程中目标的转变、政府角色的调试、对“人”关注的深入、规划任务的深入等方面的异同。从规划实证入手,提出“人的滨水”,形成“人本主义”的滨水空间规划理念;适应运河滨水区文化资源的空间需求,将“大运河”这一文化要素融入“城市”基底之中;依据空间结构二次指向性,形成具有层级性的运河滨水区文化资源的布局模式等建议。

作者

赵晓旭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邮政编码 311121)。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金海燕:《人的滨水——哥本哈根滨水空间开发建设理念》,《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第8期,中彩页第21页。
  • [2]王国平:《附件案例:城市有机更新类案例13实施运河综保工程》,载《城市决策论》,杭州出版社,2019,第750页。
  • [3]黄鹤:《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第4页。
  • [4]〔丹麦〕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新城市空间》,何人可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第54页。
  • [5]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 [6]王健、彭安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四大转换》,《唯实》2019第12期,第64页。
  • [7]薛家柱:《杭州运河新貌》,杭州出版社,2013,第16~21页。
  • [8]张环宙、沈旭炜、高静:《城市滨水区带状休闲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实证研究——以大运河杭州主城段为》,《地理研究》2011年第10期,第1896~1897页。
  • [9]高宁、华晨:《工业用地复兴的双向联动功能聚集体模式设计探讨——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岸为例》,《规划师》2019年第3期,第30页。
  • [10]〔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第125页。
  • [11]〔丹麦〕扬·盖尔:《人性化的城市》,欧阳文、徐哲文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第198页。
  • [12]CHRISTINA LIDEGAARD,“Massimiliano Nuccio & Trine Billee Fostering and Planningurban Regeneration:The Governance of Cultural Districts in Copenhagen,” 8(2017):1-19.

文化规划视角下运河滨水空间解析与更新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6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运河滨水空间与城市关系的衍变
  • 二 文化规划视角下运河滨水空间的更新
    1. (一)目标的转变、政府角色的调试
    2. (二)对“人”关注的深入、规划任务的深入
  • 三 运河滨水空间更新的探索与启示
    1. (一)“人的滨水”:以“人本主义”的滨水空间规划理念提升沿运区块的社会价值
      1. 1.人的交往空间角度
      2. 2.人的通行联系角度
    2. (二)适应运河滨水区文化资源的空间需求
      1. 1.协调“历史”与“当下”的历史环境
      2. 2.适应不同层级文化设施的不同需求
      3. 3.以“测试时间”完善文化及创意经济空间
      4. 4.打造“双栖性”的公共空间及开放绿地
    3. (三)深入分析运河滨水区文化资源的布局模式
      1. 1.建立层级化的文化空间
      2. 2.鼓励混合化的空间发展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