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工程的本质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Wulf,W.A. Diversity in Engineering. The Bridge. http://www.nae.edu/Publications/TheBridge/Archives/CompetitiveMaterialsandSolutions/DiversityinEngineering.aspx. 1998,28(4).
  • [2]Engineering in K-12 Education: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and Improving the Prospects[EB/OL].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http://www.nap.edu/catalog/12635.html.
  • [3]吴锋,叶锋.工程经济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 [4]Gomez,A. G.,Oakes,W. C.,& Leone,L. L.. Engineering Your Future:A Project-based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Second Edition. Wildwood,MO:Great Lakes Press,2006.
  • [5]王连成.工程系统论[M].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 [7]成虎.工程管理概论(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8]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工作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EB/OL]. http://www.moe.gov.cn/s78/A22/xwb_le ft/moe_833/201804/t20180419_333655.html,2018-4-19.
  • [9]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工程哲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 [10]王章豹.工程哲学与工程教育[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
  • [11]道·加比,保罗·撒加德,等.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M].郭贵春,殷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 [12]Moorey P. S. Ancient Mesopotamian Materials and Industries: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4.
  • [13]沈珠江.论工程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7,(1).
  • [14]姚立根,王学文.工程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 [15]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 [16]刘则渊.现在工程前沿图谱与中国自主创新策略[J].科学学研究,2007,(2).
  • [17]殷瑞钰,李伯聪,汪应洛等.工程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 [18]全国工程硕士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组.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 [19]宁先圣.工程技术人才观[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20]徐长山.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 [21]胡志根等.工程项目管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 [22]孔祥静.工程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
  • [23]齐艳霞.试论工程决策的伦理维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9).
  • [24]范春萍.工程退役问题[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6(4).
  • [25]卡尔·米切姆.工程与哲学——历史的、哲学的和批判的视角[M].王前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 [26]Dieter G. E. Engineering Design:A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Approach[M]. 3rd ed. London:McGraw-Hill,2000.
  • [27]孟晓飞,刘洪,宋智斌.设计的性质、范式及其结构[J].机械设计,2001,(8).
  • [28]李永胜.论工程思维的性质、特征与作用[J]. 创新,2018,12(1).
  • [29]殷瑞钰.工程演化与产业结构优化[J].中国工程科学,2012,(3).
  • [30]薛守义.工程哲学——工程性质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工程的本质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8.2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工程及其特征
    1. (一)工程的定义
      1. 1.把工程看作一种活动
      2. 2.将工程看成一种艺术
      3. 3.将工程看成一种职业或专业
      4. 4.将工程看成一门学科
    2. (二)工程的特征
      1. 1.建构性和实践性
      2. 2.集成性和创造性
      3. 3.科学性和经验性
      4. 4.复杂性和系统性
      5. 5.社会性和公众性
      6. 6.效益性和风险性
  • 二、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1. (一)工程的起源
      1. 1.史前时代的工程
      2. 2.文明时代的工程
    2. (二)工程的发展
      1. 1.近代工程时期
      2. 2.现代工程时期
      3. 3.工程发展展望
  • 三、工程的基本要素与分类
    1. (一)工程的基本要素
      1. 1.技术要素
      2. 2.非技术要素
    2. (二)工程的基本分类
      1. 1.按照工程所在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
      2. 2.按照工程的用途分类
      3. 3.按照工程的知识体系分类
      4. 4.其他分类
  • 四、工程的过程
    1. (一)工程规划
      1. 1.工程规划的概念
      2. 2.工程规划的目的
      3. 3.工程规划的过程
      4. 4.工程规划的分类
    2. (二)工程决策
      1. 1.工程决策的概念
      2. 2.工程决策的主体、目标和过程
      3. 3.工程决策的类型与特征
      4. 4.工程决策要考虑伦理责任
    3. (三)工程设计
      1. 1.工程设计的概念
      2. 2.工程设计的特点
      3. 3.工程设计的流程
      4. 4.工程设计的原则
    4. (四)工程实施
      1. 1.工程实施的概念
      2. 2.工程实施的目的
      3. 3.工程实施的内容和方法
      4. 4.工程实施需要的知识
    5. (五)工程运行
      1. 1.工程运行的概念
      2. 2.工程运行阶段的工程主体
      3. 3.工程运行的意义
      4. 4.工程运行的原则
    6. (六)工程退役
      1. 1.工程退役的概念
      2. 2.工程退役的分类
      3. 3.工程退役的原因
      4. 4.工程退役的基本方式
    7. (七)工程评价
      1. 1.工程评价的概念
      2. 2.工程评价标准
      3. 3.工程评价原则
  • 五、工程理念、思维与方法
    1. (一)工程理念
      1. 1.工程理念的概念
      2. 2.工程理念的作用
      3. 3.工程理念的主要内容
      4. 4.工程理念的发展
    2. (二)工程思维
      1. 1.工程思维的概念
      2. 2.工程思维的特征
    3. (三)工程方法
      1. 1.工程方法的概念
      2. 2.工程方法的基本特征
      3. 3.运用工程方法的几个通用原则
  • 六、工程与科学、技术、产业
    1. (一)工程与科学的关系
      1. 1.科学和工程都是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重要中介
      2. 2.科学是工程的理论基础
      3. 3.工程与科学之间互为条件、双向互动
    2. (二)工程与技术的关系
      1. 1.技术是工程的基本要素,工程是技术的优化集成
      2. 2.工程是技术的载体,是技术物化和发展的平台
    3. (三)工程与产业的关系
      1. 1.工程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2. 2.产业生产是标准化、可重复运作的工程活动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