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首都生态文明教育的学校质量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摘要

本报告从螺旋动力学理论视角提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学校质量观并构建了首都生态文明教育的学校质量模型。研究认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目标系统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质量的内核,学校生态文明价值模因驱动系统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根本动力,学校-社会适应系统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具体体现。同时,通过专家访谈与实地调研,对学校质量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幸福”是首都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导向;参与绿色社会建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关键素养表现良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现”是提高学校课程教学社会适应的巨大力量,学校和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对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呈正向显著影响。

作者

王巧玲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沈欣忆 ,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终身学习、在线学习、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顾明远、滕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实现》,《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 胡金木:《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愿景及目标建构》,《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4期。
  • 黄忠敬、吴洁、唐立宁:《中国离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还有多远——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分析》,《教育研究》2019年第2期。
  • 李春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球进展及中国经验》,《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 柳思思:《欧洲生态学校:理论、政策与实践创新》,《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第7期。
  • 沈欣忆、王巧玲、吴健伟:《首都绿色学校建设成效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究》,《中国电化教育》2019年第8期。
  • 史根东:《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19年第Z2期。
  • 王巧玲:《德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特色》,《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第9期。
  • 王巧玲:《生态文明教育的国际新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成员国对话会议解读(2018~2019)》,《环境教育》2019年第12期。
  • 王咸娟:《可持续发展教育:2015年后全球教育发展关键词》,《中国德育》2015年第17期。
  • 吴洁、黄忠敬、唐立宁:《中国离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还有多远?——基于法律与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8年。
  • 谢燕妮:《芬兰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第5期。
  • 徐洁:《论生态人格的内涵及其培育》,《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1期。
  • 岳伟、徐洁:《培育生态人格——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使命》,《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第1期。
  • 张婧:《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其对我国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9年第17期。

首都生态文明教育的学校质量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5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引言
  • 二 理论框架
  • 三 研究对象与研究重点
  • 四 研究方法与过程
    1. (一)文献研究中初步构建指标体系
      1. 1.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目标系统
      2. 2.学校生态文明价值模因驱动系统
      3. 3.学校-社会适应系统
    2. (二)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质量模型框架的专家论证
      1. 1.专家对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质量模型构建思路的认识
      2. 2.专家对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质量模型预期目标的认识
      3. 3.专家对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质量模型具体指标的认识
      4. 4.专家对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质量模型的改进建议
  • 五 研究结论与建议
    1. (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幸福”是首都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导向
    2. (二)参与绿色社会建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关键素养表现良好
    3. (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现”是提高学校课程教学社会适应的巨大力量
    4. (四)学校和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对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呈正向显著影响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