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民族志电影的政治学与修辞学:走向“中心”与“前台”

摘要

民族志电影是人类学的重要表达形式,兼有学术性与开放性的特征。本文从民族志文本与民族志电影的关系入手,聚焦于民族志电影的政治学与修辞学问题。本文认为,民族志电影的政治学问题有从“边缘”走向“中心”的特点,而民族志电影的修辞学问题有从“后台”走向“前台”的趋势。

作者

程永杰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8级人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学礼,2003,《论民族志电影的“真实”》,《云南社会科学》第5期。
  • 陈学礼,2015,《以镜头“写”文化:民族志电影制作者和被拍摄者关系反思》,云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高丙中,2006,《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亨利,保罗,2013,《叙事:民族志纪录片深藏的秘密?》,庄庄、徐菡译,《思想战线》第2期。
  • 拉比诺,保罗,2008,《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高丙中、康敏译,商务印书馆。
  • 李淑娟,2016,《发现“实验”民族志电影》,《电影艺术》第3期。
  • 梁君健、雷建军,2016,《合法性的重新确立——贝特森和米德的视觉人类学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1期。
  • 马林诺夫斯基,布罗尼斯拉夫,2017,《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弓秀英译,商务印书馆。
  • 马祯,2016,《多声道民族志电影的创作尝试及其意义》,《民族艺术研究》第6期。
  • 聂欣如,2014,《直接电影:一种关于纪录片的理想》,《文艺研究》第7期。
  • 王海飞、邓启耀,2020,《对话:多重观看的意义》,《民族艺术》第2期。
  • 温斯顿,布莱恩,2013,《当代英语世界中的纪录片实践(上)——一段历史考察》,王迟译,《世界电影》第2期。
  • 修倜、李文英,2015,《“看”与“被看”:人类学电影主体间性关系探究》,《现代传播》第4期。
  • 徐菡,2016a,《人类学“观察电影”的发展及理论建构》,《世界民族》第2期。
  • 徐菡,2016b,《西方民族志电影经典:人类学、电影与知识的生产》,云南人民出版社。
  • 亚里士多德,2005,《修辞学》,罗念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杨光斌,2011,《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Jacknis,I.,1988,“Margaret Mead and Gregory Basteson in Bali:Their Use of Photography and Film”,Cultural Anthropology 3:160-177.

民族志电影的政治学与修辞学:走向“中心”与“前台”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7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