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新时代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

摘要

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是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依托,统筹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及数字科技馆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中学科技馆及其他科普基础设施的公共科普文化服务体系。自2012年发展至今,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资源下沉不到位、区域发展不均衡、雷同建设、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科技馆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本报告以科协系统的科技馆为研究对象,引用历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年鉴》中所列数据和中国科技馆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应更注重顶层设计规划,研究探索科技馆体系科普服务开展模式,适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实现提高科普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公平普惠的目标。

作者

赵菡 ,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科技馆体系。
郑念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普评估理论。
Zhao Han
Zheng Nian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蔡文东:《5G时代推进中国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学会》2020年第1期。
  • 郝鹤:《推进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思考》,《吉林党校报》2019年12月15日,第4期。
  • 李朝晖:《新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科普研究》2019年第14期。
  • 王金:《关于科技馆建立馆内展品标准体系的意义》,《科技与创新》2019年第19期。
  • 苑楠:《关于科技馆体系下主题展览巡展的几点思考》,《科技通报》2019年第35期。
  • 遂宁市科学技术学会:《遂宁市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今日科苑》2019年第3期。
  • 张梅芳、谢黎蓉:《2018年华中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高层论坛暨现代科技馆体系相关标准与规范研讨会召开》《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年第4期。
  • 张祖兴:《基于核心科学概念的科技馆展览教育之思考》,《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年第3期。
  • Grace:《上海科技馆与巴斯夫联合打造“全链条”科普教育体系》,《上海化工》2018年第43期。
  • 殷浩:《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创新升级,助力公共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中国博物馆》2018年第2期。
  • “全国科技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全国科技馆评级指标体系研究报告》,载《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上册),中国科学技术馆,2017。
  • “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发展研究报告》,载《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上册),中国科学技术馆,2017。
  • “科技馆体系下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提升科普教育能力的研究”课题组:《科技馆体系下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提升科普教育能力的研究报告》,载《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上册),中国科学技术馆,2017。
  • “科技馆体系下科技馆教育活动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科技馆体系下科技馆教育活动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载《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上册),中国科学技术馆,2017。
  • “科技馆体系下科普大篷车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科技馆体系下科普大篷车发展对策研究报告》,载《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上册),中国科学技术馆,2017。
  • “科普影视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课题组:《科普影视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报告》,载《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上册),中国科学技术馆,2017。
  • “科技馆的协同办公和信息化流程研究”课题组:《科技馆的协同办公和信息化流程研究报告》,载《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下册),中国科学技术馆,2017。
  • 徐扬、刘姝雯、王冰璐、刘芝玮、董思伽、魏思仪:《流动科技馆评估体系研究进展》,《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第37期。
  • 马麒:《广西推进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思考》,《科协论坛》2017年第2期。
  • 赵雯雯:《智慧科技馆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科协论坛》2016年第9期。
  • 蔡文东、庞晓东、陈健、任贺春、吴彦旻:《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的研究》,《科普研究》2016年第11期。
  • 《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科协论坛》2016年第7期。
  • 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进展》,《科技导报》2016年第34期。
  • 束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载《科技馆研究文选(2006~2015)》,中国科学技术馆,2016。
  • 束为:《着力升级整合 服务创新驱动 开创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新局面》,载《科技馆研究文选(2006~2015)》,中国科学技术馆,2016。
  • 朱幼文:《科技馆体系下大中城市科技馆 科普展教能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载《科技馆研究文选(2006~2015)》,中国科学技术馆,2016。
  • 王舒:《基于家长视角的科技馆亲子游戏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 齐欣、朱幼文、蔡文东:《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发展研究报告》,《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年第1期。
  • 张楠楠、高杨帆:《基于免费开放的科技馆绩效评价体系初探》,《科技传播》2016年第8期。
  • 谭焱、朱珈仪:《科技馆常设展厅科普活动实施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探究——以重庆科技馆为例》,《科技经济导刊》2016年第5期。
  • 俞梁:《科技馆展览与科学知识建构互动模式设计与体系构建》,载王康友主编《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5。
  • 张鹰:《科技馆科学教育能力评估体系初探》,载王康友主编《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5。
  • 王贤:《我国“四位一体”科技馆体系的发展探究》,《科技传播》2015年第7期。
  • 苑楠:《科技馆体系下流动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浅析》,《科技传播》2015年第7期。
  • 刘菁:《在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工作中运用互联网的研究》,《大众科技》2015年第17期。
  • 柏长春、陈智生、汤成霞、仇济群:《网络科普在科技馆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科协论坛》2014年第12期。
  • 曾川宁:《关于特色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思考》,《科协论坛》2014年第11期。
  • 崔滢滢:《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探析》,《科技传播》2014年第6期。
  • 付森:《论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科技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才智》2014年第31期。
  • 于峰:《战略思维与行业引领——“三馆合一”科普云远程视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中的思考》,载中国科普研究所编《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4。
  • 龙敏:《关于湖北省科技馆新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载中国科普研究所编《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4。
  • 黄曼、聂卓、危怀安:《免费开放的科技馆观众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基于7座科技馆的实证分析》,《现代情报》2014年第34期。
  • 隋家忠、毕瑞芝、李丽:《浅谈科技馆有效开展基层流动科普服务的思路和对策》,《学会》2014年第7期。
  • 张彩霞:《科技馆实验类教育活动体系研究》,《科普研究》2014年第9期。
  • 陈珂珂:《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原因与预测》,《科普研究》2014年第9期。
  • 管昕、勾文增、侯的平:《文化建设视域下科技馆的创新发展》,《广东科技》2014年第23期。
  • 冯江围:《科学发展视野下的现代科技馆科普教育创新发展体系构建》,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人民政府编《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2014。
  • 马佳宁:《科技馆网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厦门大学,2014。
  • 潘文、陈飞:《浅论我国科普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年第1期。
  • 梅红:《关于构建网络科普的思考》,《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第22期。
  • 莫扬、沈群红、温超:《科技馆专业人员评价制度研究》,《科普研究》2013年第8期。
  • 刘春霞:《有效开展科技馆体系下辐射基层的流动科普服务探讨》,《科技视界》2013年第24期。
  • 陈静:《科技馆旅游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华侨大学,2013。
  • 吴成涛:《浅析“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在科技馆(科学中心)运行管理中的作用》,《广东科技》2012年第21期。
  • 王洪鹏:《浅谈科技馆展品的评价标准》,《科普研究》2011年第6期。
  • 安庆红:《科技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天津大学,2011。
  • 张小林:《互联网科普作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关于互联网科普的若干问题之二》,《科普研究》2010年第5期。
  • 谭岑:《大中型科学技术馆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10。
  • 曾明花:《论科技馆培训体系的构建》,《学会》2007年第7期。
  • 曾明花:《M科技馆工作人员培训体系的研究与设计》,厦门大学,2007。
  • 周俊青:《建立科技馆科普评估体系之我见》,载李象益编《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2005。
  • 程东红:《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殷皓主编《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新时代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3.6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概况
    1. (一)发展回顾及政策提出背景
      1. 1.实体科技馆
      2. 2.流动科技馆
      3. 3.科普大篷车
      4. 4.数字科技馆
      5. 5.农村中学科技馆
    2. (二)现代科技馆体系结构、功能定位及建设目标
      1. 1.现代科技馆体系结构
      2. 2.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功能定位
      3. 3.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建设目标
    3. (三)现代科技馆体系研究概述
  • 二 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现状
    1. (一)实体科技馆规模不断增大
    2. (二)流动科技馆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3. (三)科普大篷车不断升级
    4. (四)农村中学科技馆聚焦贫困地区
    5. (五)数字科技馆影响力不断增强
  • 三 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一)科技馆体系在县域的发展面对困境,科普资源下沉仍需深入研究
    2. (二)科技馆建设情况区域差异化明显,不同地区应评估后分城施策
    3. (三)实体馆展教资源服务雷同,流动科普设施、农村中学科技馆展品展项缺乏差异化定位
    4. (四)科技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数字科技馆建设需要拓展功能
    5. (五)科技馆人才缺乏是重要制约因素
  • 四 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建议
    1. (一)拓宽多元资金来源和渠道
    2. (二)大力培养基层科技馆人才
    3. (三)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4. (四)打造“智慧科技馆”体系
    5. (五)完善制度保障
  • 五 新时代科技馆体系的发展方向
    1. (一)深入基层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 (二)新基建将发挥科技馆更多功能
    3. (三)应急科普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