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十四五”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政策取向

摘要

2020年以来,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日渐增强。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实现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成为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内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且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一强约束下,中国经济、环境、社会及政企治理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且已集中反映在“十四五”规划目标设定之中。与以往五年规划的发展目标相比,“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更加强调节能减碳和生态治理,更加强调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更加注重国民素质和民生福祉,也更加注重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非易事,尤其将面临能源结构调整困难、产业转型压力较大、技术创新能力偏弱、绿色消费理念不强等突出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亟须构建全社会动员的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政策体系,特别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构建起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全链条和全生态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形成对各类活动行为的有效激励,促进全社会转向节能减碳,形成环境友好型的脱碳社会。对中国发展而言,脱碳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首要摸清节能减碳家底,明确所处阶段和方位,有的放矢地聚力发力,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行动,逐步降低化石能源使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高碳部门转型升级、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节能减碳技术研发创新,培育支持绿色技术孵化成长的内生市场,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着重在技术、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形成国际规则共识,促成全球范围内节能减碳的集体行动,深入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并尽早达成。

作者

刘向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可持续发展。
Liu Xiangdong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柴麒敏:《中国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政策展望》,《世界环境》2021年第1期。
  • 郎友兴:《明天的需求比今天的现实更为重要吗——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反思性思考》,《浙江经济》2021年第4期。
  • 落基山研究所与中国投资协会:《零碳中国·绿色投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投资机遇》,2021年1月。
  • 平新乔、郑梦圆、曹和平:《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与“十四五”时期碳减排政策优化》,《改革》2020年第11期。
  • 染野宪治:《日本实现2050年脱碳社会的政策动向》,《世界环境》2021年第1期。
  •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 新华网:《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22/c_1126527652.htm。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2020年12月。

“十四五”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政策取向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6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双碳目标下“十四五”规划目标的优化调整
    1. (一)绿色生态指标更加强调节能减碳
    2. (二)经济发展目标面临绿色转型压力
    3. (三)社会发展更突出国民素质和民生保障
    4. (四)创新驱动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二 “十四五”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 (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碳排放规模较大
    2. (二)钢铁等高碳产业规模庞大意味着碳减排压力较大
    3. (三)现有节能减碳技术能力满足不了高质量发展要求
    4. (四)低碳消费理念和行动尚有待在全社会倡导推行
  • 三 “十四五”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
    1. (一)推进煤炭等能源替代,加快发展清洁能源
    2. (二)推动高碳部门集约化,着力发展低碳产业
    3. (三)加大绿色技术研发,以创新引领减碳行动
    4. (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打造绿色生活新场景
    5. (五)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以低碳资本约束倒逼产业转型
  • 四 “十四五”时期深入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一)摸清家底,完善碳排放统计数据体系
    2. (二)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3. (三)培育市场,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4. (四)加大创新,推动新技术研制应用
    5. (五)深化合作,共同探寻低碳增长路径
    6. (六)金融赋能,推动高碳部门绿色转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