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中国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制度报告(2021)

摘要

无障碍建设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相关技术标准,是完善地方无障碍建设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落实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上位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包容性社会、建设全龄友好城市及社区的关键。本报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发展历程,评估了地方无障碍建设管理规定的现状特征和总体适应性,考察各地在无障碍建设管理规定方面的实践探索。针对我国地方无障碍建设管理规定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不适应等问题,提出加快地方无障碍建设管理规定的修订与立法工作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作者

于一凡 ,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全龄友好社区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人居环境、健康城市和城市更新。
刘冰 ,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交通-空间整合规划、绿色健康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
王舸洋 ,城乡规划硕士,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规划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交通规划、居民出行行为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中国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制度报告(2021)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5.3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发展历程
    1. (一)起步期(2000~2005年)
    2. (二)普及期(2006~2012年)
    3. (三)提高期(2013年至今)
  • 二 我国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梳理分析
    1. (一)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立法等级
    2. (二)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1. 1.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上位依据
      2. 2.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适用范围
      3. 3.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的事权
      4. 4.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中的专项规划
      5. 5.地方无障碍建设管理中的奖励与鼓励政策
      6. 6.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的宣传与教育内容
      7. 7.无障碍设施设计、审批与施工的管理规定
      8. 8.无障碍交通工具与无障碍交通设施的相关规定内容
      9. 9.无障碍信息交流的相关规定内容
      10. 10.无障碍社区服务的相关规定内容
      11. 11.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监督与处罚
      12. 12.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
    3. (三)案例城市分析
      1. 1.北京市
      2. 2.上海市
      3. 3.广州市
      4. 4.深圳市
      5. 5.香港特别行政区
      6. 6.澳门特别行政区
  • 三 我国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特征
    1. (一)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总体适应性
      1. 1.总体适应性分析框架
      2. 2.总体适应性分析结论
    2. (二)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演进特征
      1. 1.地方无障碍建设管理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2. 2.地方无障碍建设管理规定的编制水平提高
      3. 3.各地无障碍建设管理的制度特点显现
      4. 4.地方无障碍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得到加强
  • 四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地方管理规定制定工作的不平衡问题突出
    2. (二)针对地方层面建设管理要求的规定不充分
    3. (三)面对新发展形势变化表现出的不适应性
  • 五 健全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制度的发展建议
    1. (一)加快推进面向无障碍环境全面提升的地方管理制度建设
    2. (二)加快推进地方无障碍建设管理规定的修订与立法工作
      1. 1.推进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地方规定的全面覆盖
      2. 2.推进无障碍设施管理规定的修编工作
      3. 3.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地方法规,提高法律效力
      4. 4.与住建部“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的创建工作相结合
      5. 5.建立健全地方无障碍建设管理规定的评估制度
      6. 6.推进落实地方无障碍建设管理规定的保障和激励制度
    3. (三)加快推进地方无障碍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1. 1.鼓励有条件的省市编制地方标准,标准编制因地而异
      2. 2.促进地方无障碍环境技术标准体系化、完整化
      3. 3.无障碍相关内容与其他地方标准结合
      4. 4.配合奖励机制编制诱导性技术标准
      5. 5.强化连续的无障碍通道相关标准编制
      6. 6.面向其他障碍人群需求对无障碍设施技术标准进行提升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