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分析:从认知到行为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联合国已成为中国彰显大国地位、拓宽外交战略空间、维护国家权益、表达国家意志的重要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联合国的研究,在客观认识、团队建设、理论成果等方面成绩日新。在不同年代,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不尽相同,体现了对于国际形势、国家利益、中国自身与联合国角色等认知的不同。安理会投票行为的变化,是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演变的晴雨表,历经“消极参与”“积极参与”“全面参与”“全力参与”“奋力参与”阶段。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对如何调整对联合国外交政策,应有新的认知和作为。

作者

纪庆鑫 ,珠海科技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与全球治理。
Ji Qingxin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分析:从认知到行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2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1. (一)中国对联合国外交的重要性
    2. (二)中国对联合国外交在21世纪10年代的新变化
    3. (三)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新变化带来新的研究课题
  • 二 联合国外交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
    1. (一)认知决定行为
    2. (二)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认知内容
    3. (三)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行为历程划分
  • 三 中国在安理会投票模式及其历史演变
    1. (一)中国在安理会投票模式
    2. (二)中国在安理会投票模式演变历程
      1. 1.中国在安理会投票格局演变
      2. 2.中国在安理会15次行使否决权的具体情况
  • 四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1. (一)20世纪70年代——消极认知与消极参与
    2. (二)20世纪80年代——相对积极认知要素导致“积极参与”政策
    3. (三)20世纪90年代——打破被孤立的认知要素导致“全面参与”政策
    4. (四)21世纪第一个10年——自信心增强的认知要素导致“全力参与”政策
    5. (五)21世纪10年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认知要素导致“奋力参与”政策
  • 五 结语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