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新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于1929年由德波林学派战胜机械唯物主义而获得了正统地位。在1931~193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背景随着德波林学派受到批判、苏联新哲学的兴起而发生了显著变化。米丁的《新哲学大纲》、《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和西洛可夫、爱森堡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三个新哲学文本传入中国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文本所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六大主题,构成了1931~1936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哲学正统。有影响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瞿秋白、李达、艾思奇、毛泽东等)正是通过这些苏联新哲学文本,获得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并自觉选择受这种正统观念的约束。

作者

〔澳〕尼克·奈特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著名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
涂江波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Nick Knight
Tu Jiangbo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新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3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