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生成与发展的逻辑

摘要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可以用三个概念加以把握:“对象化劳动”概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生态哲学的萌芽、“实践”概念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生态哲学的形成、“物质变换”概念为基础的经济学批判的生态哲学的成熟。这三种形态的生态哲学,对应着三种形态的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社会历史关系、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将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划分为一个转变和三个阶段,厘清其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发展脉络,能够挖掘出隐藏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丰富生态意蕴,既能探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源头,又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意义。

作者

李恩来 (1963~ )男,湖北恩施人,哲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哲学。
黄展鹏 (1996~ ),男,广西柳州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生成与发展的逻辑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9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对象化劳动”概念为基础的生态哲学思想的萌芽——人道主义的生态哲学
    1. (一)对象化劳动:人道主义生态哲学的基础
    2. (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道主义生态哲学的本质
    3. (三)异化劳动的人本学解释路径——人道主义生态哲学的局限性
  • 二 “实践”概念为基础的生态哲学思想的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
    1. (一)作为物质生产的“实践”:历史唯物主义生态哲学的基础
    2. (二)人与自然的社会历史关系:历史视野中的生态哲学
    3. (三)自然与历史统一中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 三 “物质变换”为基础的生态哲学思想的成熟——《资本论》时期的生态哲学
    1. (一)物质变换:经济学批判的生态哲学基础
    2. (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政治经济学界域中的生态哲学
    3. (三)解决生态危机的科学设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