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贵州省规上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调研报告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构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做大规模、做优结构的核动力,科技创新的本质是科技人才驱动。本报告基于全省1000多家企业调查数据,从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流失、需求分布以及人才政策供给等方面,分析全省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基本现状与问题,剖析了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本报告认为,提升企业创新发展意愿、科学精准施策、加大科技投入、铸造关键队伍、提升自主培养供结能力、打造政策协同支持体系,是贵州省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作者

王见敏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人才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才学、人才政策。
罗永飞 ,贵州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冯英 ,贵州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吴迪 ,贵州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田彬:《职称评定助力国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以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有限公司为例》,《江南论坛》2022年第12期。
  • 陈伟光、贺林平:《广东聚力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人民日报》2022年8月13日。
  • 陈昊:《去年8139人获高级职称 成都职称评价体系如何创新?》,《四川日报》2022年7月20日。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贵州省规上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调研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0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行业分布及学历职称结构
    2. (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以社会招聘、网站招聘为主
    3. (三)技术人才的职称晋升和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1. 1.职称晋升机制状况
      2. 2.薪酬激励机制状况
    4. (四)技术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的行业差距,未来人才增长态势不容乐观
      1. 1.研发部门负责人和中高级产品研发技术人员岗位需求缺口较大
      2. 2.优质烟酒产业和特色生态食品业专业技术人员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5. (五)人才政策及待遇的落实有待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及激励政策需求较大
      1. 1.人才政策知晓状况
      2. 2.人才政策需求状况
  • 二 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一)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缺口较大,引进渠道相对单一,部分产业人才引进难度大
      1. 1.专业技术骨干人才不足,需求缺口较大
      2. 2.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渠道不够丰富
      3. 3.部分产业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2. (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平台建设、培训体系建设亟须加强
      1. 1.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平台建设不足,竞争力较弱
      2. 2.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3. 3.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师资队伍难以支撑
    3. (三)专业技术人才兼职意愿不强,流动性较差,单位支持力度弱,有碍交流使用
      1. 1.专业技术人才外出兼职的意愿不强,流动性较弱
      2. 2.交流使用:相关智库、培训机构、协会宣传力度亟待加大
    4. (四)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激励机制不完善,成长通道有待畅通
      1. 1.职称评审机制不完善
      2. 2.平均薪酬水平有待提高
    5. (五)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1. 1.专业技术人才外流现象突出
      2. 2.收入偏低、难以照顾家庭、发展机会不多是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主要内部原因
      3. 3.大数据与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问题亟待解决
    6. (六)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的知晓度普遍偏低、政策覆盖面不够
      1. 1.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足
      2. 2.政策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7. (七)专业技术人才研发费用投入不足
  • 三 促进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 (一)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创新发展意愿
      1. 1.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企业主动创新
      2. 2.扩展人才平台引领创新发展
      3. 3.坚持高端引领多渠道汇聚高端人才
    2. (二)锻造关键队伍,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1. 1.聚焦企业家队伍提升经营管理人才转型素养
      2. 2.聚焦“高精尖缺”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
    3. (三)科学精准施策,加强自主培养供给
      1. 1.引导高校提升工业企业人才供给能力
      2. 2.深度促进教育科技与人才协同发展
      3. 3.大力扶持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4. 4.积极引导自主开展人才培养
      5. 5.丰富产业人才培养途径
    4. (四)完善人才政策,打造协同支持体系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