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变革(1968~1980年)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变革(1968~1980年)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5.8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政治教育“再定位”
    1. 一 学生运动与20世纪60年代末政治文化危机
    2. 二 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与重新定位
    3. 三 政治教育实践策略的调整
  • 第二节 赫尔曼·基泽克的政治教育批判理论
    1. 一 政治教育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
    2. 二 政治教育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
      1. 1.当前冲突的分析
      2. 2.系统的整体社会训练
      3. 3.历史意识
      4. 4.自主的资讯处理及传播技术的训练
      5. 5.实际的行动训练
    3. 三 政治教育批判理论的影响
  • 第三节 阿多尔诺“奥斯威辛之后的教育”思想
    1. 一 阿多尔诺“奥斯威辛之后的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 二 阿多尔诺针对教育领域的社会批判思想与教育主张
      1. 1.教育的任务和德国社会潜藏的危机
      2. 2.儿童教育和对大众的启蒙
      3. 3.“冷漠”(Kälte)与“坚强”(Härte)
      4. 4.在“集体性”(Kollektiv)中的迷失
      5. 5.“权威人格”(Autoritären Charakter)与“物化”(Verdinglichung)
    3. 三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教育的变革
      1. 1.阿多尔诺的教育主张对学生运动的影响
      2. 2.德国教育界的大讨论
      3. 3.联邦德国历史教育的革新
    4. 四 20世纪70年代以后联邦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教育的发展
  • 第四节 罗尔夫·施密德尔的政治教育解放理论
    1. 一 政治教育解放理论的思想来源
      1. 1.作为启蒙的解放
      2. 2.作为批判的解放
    2. 二 政治教育解放理论的主要观点
    3. 三 政治教育解放理论的影响
  • 第五节 伯纳德·苏特的理性政治教育理论
    1. 一 理性政治教育理论提出的背景
    2. 二 理性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1. 1.关于理性与政治教育的关系
      2. 2.关于政治的概念与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
    3. 三 理性政治教育理论的影响
  • 第六节 “博特斯巴赫共识”与德国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第二次转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