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语言、物理、艺术生产

摘要

中国的非遗事业是兼顾文化传承、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实践,其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内质和社会物理机制,利用传统文化的冗余特性,用社会文化的熵减效应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再造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场域,具有鲜明的艺术生产特征,体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创新与价值创新。

作者

牛乐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学、艺术人类学及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语言、物理、艺术生产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3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语言学视角:中国非遗的增殖网络
    1. (一)作为语义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标出性
  • 二 物理学视角:中国非遗的生长机制
    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冗余”
    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熵增”与“熵减”
  • 三 艺术生产视角:中国非遗的文化创新与价值创新
  • 四 结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