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乡村生态保护何以“开新局”:N省H县社会组织促成农业社区环境治理结构再生产的案例研究

摘要

农业社区环境治理面临的“规则”与“资源”双重结构困境,严重阻碍了农民利益与政府环境治理目标“激励相容”的实现,亟须通过打破原有模式、探索全新路径予以解决。在此背景下,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治理主体登上舞台,在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治理新路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依托N省H县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农业社区环境治理项目的全新实践,对其行为逻辑和路径策略开展了理论建构。研究结果表明:(1)促成结构再生产是社会组织实现农业社区环境治理结构变革的基本逻辑;(2)社会组织实现结构再生产的过程本质上是通过开展合规化、共识化、本土化行动打破规则制约、优化资源配置;(3)丰富的组织运营经验、创新的领域发展理念和先进的专业科学技术有利于社会组织推动结构再生产,其中软技术有助于优化规则,而硬技术有助于配置资源。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新时期构建多元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和帮助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

陈升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许指南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英〕安东尼·吉登斯(1998):《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李康、李猛译,北京: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2013):《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曹永森、王飞(2011):《多元主体参与:政府干预式微中的生态治理》,《求实》,第11期。
  • 陈逢文、付龙望、洪家瑶(2019):《创业网络演化过程如何发生——基于“结构—行为”互动机制的案例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第2期。
  • 高明、郭施宏(2015):《环境治理模式研究综述》,《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洪大用、马芳馨(2004):《二元社会结构的再生产——中国农村面源污染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学研究》,第4期。
  • 李路路(2002):《制度转型与分层结构的变迁——阶层相对关系模式的“双重再生产”》,《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 李维安(2015):《负面清单制度建设:规则、合规与问责》,《南开管理评论》,第6期。
  • 陆健、齐晔、郭施宏、张勇杰(2019):《组织学习、知识生产与政策倡导——对环保组织行为演变的跨案例研究》,《中国非营利评论》,第2期。
  • 〔法〕米歇尔·福柯(2012):《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
  • 曲仲湘、周纪伦(1980):《生态系统与环境治理》,《自然辩证法通讯》,第1期。
  • 史蒂夫·马修曼、孙中伟(2014):《米歇尔·福柯、技术和行动者网络理论》,《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4期。
  • 孙磊(2008):《协同治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可行路径》,《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 谭爽(2019):《草根NGO如何成为政策企业家?——垃圾治理场域中的历时观察》,《公共管理学报》,第2期。
  • 谭爽、张晓彤(2021):《“弱位”何以生“巧劲”?——中国草根NGO推进棘手问题治理的行动逻辑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第4期。
  • 唐玉青(2017):《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学习论坛》,第2期。
  • 田千山(2013):《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模式:概念与建构》,《行政论坛》,第3期。
  • 王家庭、曹清峰(2014):《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治理:由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引申》,《改革》,第5期。
  • 肖建华、邓集文(2007):《多中心合作治理:环境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林业经济问题》,第1期。
  • 谢立中(2019):《主体性、实践意识、结构化: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再审视》,《学海》,第4期。
  • 邢宇宙(2016):《抗争抑或治理:近年来我国环保组织行动策略研究述评》,《中国非营利评论》,第2期。
  • 姚志(2021):《中国农村人地矛盾:未现之谜与二轮延包处置思路》,《经济体制改革》,第6期。
  • 杨秀勇、朱鑫磊(2021):《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作用效果、限度及行动策略——基于国内十个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岭南学刊》,第4期。
  • 俞会新、王怡博、孙鑫涛、李中圆(2019):《政府规制与环境非政府组织对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软科学》,第6期。
  • 于水、鲁光敏、任莹(2022):《从政府管控到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逻辑转换和路径优化》,《农业经济问题》,第8期。
  • 詹国彬、陈健鹏(2020):《走向环境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政治学研究》,第2期。
  • 张潮(2018):《弱势社群的公共表达:草根NGO的政策倡导行动和策略》,《中国非营利评论》,第2期。
  • 张欢、尚腊能、王啸宇(2022):《草根公益组织的合法性困境与策略建构——以R机构为例》,《中国非营利评论》,第1期。
  • 张蕴(2020):《协同论驱动下生态主体多元共治路径建构》,《社会科学家》,第2期。
  • 郑巧、肖文涛(2008):《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中国行政管理》,第7期。
  • 郑艺群(2015):《论后现代公共行政下的环境多元治理模式——以复杂性理论为视角》,《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 钟兴菊(2016):《转型背景下中国环境社会组织的行动策略——基于重庆市L环保中心的个案研究》,《社会建设》,第3期。
  • 朱德米(2010):《地方政府与企业环境治理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 Brower,A.(2010),“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Down Under,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Lincoln Planning Review 2,p.30.
  • Estill,M.M.,& Corell,E.(2006),“NGO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Negotiation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1(4),pp.65-85.
  • Jasanoff,S.(2005),“NGOs and the Environment:From Knowledge to Action,” Third World Quarterly 26(3),pp.407-421.
  • Mark,P.(2008),“Classical Liberalism,Ecological Rationality and the Case for Polycentric Environmental Law,” Environmental Politics 17,pp.431-448.
  • Marshall,G.(2008),“Nesting,Subsidiarity,and Community Base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eyond the Local Lev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mons 2,pp.75-97.
  • Neil,T.C.(2008),“Arthur P J.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 East Asia 4,pp.6-7.
  • Newig,J.,& Fritsch,O.(2009),“Environmental Governance:Participatory,Multi-Level and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Policy & Governance 3,pp.197-214.
  • Rosenau,J.N.,& Czempiel,E.O.(1992),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agiola,S.,Arcenas,A.,& Platais,G.(2004),“Can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Help Reduce Poverty?An Exploration of the Issues and the Evidence to Date from Latin America,” World Development 33(2),pp.237-253.
  • Parkins,J.R.(2006),“De-Centering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A Short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Democratic Processes in the Forest Sector of Alberta,Canada,” Policy Sciences 2.
  • Sven,W.(2008),“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the Poor:Concepts and Preliminary Evidenc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13(3),pp.279-297.
  • Wapner,P.(1995),“Politics Beyond the State:Environmental Activism and World Civic Politics,” World Politics 47(3),pp.311-340.
  • Yan,K.,Lin,S.,& Ren,B.(2017),“Local Governments’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A Study Based on 312 Prefecture-Level Panel Data in China,”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9(2),pp.225-255.
  • Zehr,S.C.(1996),Global Civil Society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The Politics of Nature from Place to Planet,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乡村生态保护何以“开新局”:N省H县社会组织促成农业社区环境治理结构再生产的案例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8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问题提出
  • 二 文献回顾: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两个维度
    1. (一)基于行为主义的“行动策略维度”
    2. (二)基于结构主义的“关系网络维度”
  • 三 结构化归因:农业社区环境治理“激励不相容”的双重困境
    1. (一)资源困境:配置性资源不足与权威性资源失衡
    2. (二)规则困境:制约性规则僵化与构成性规则滞后
    3. (三)双重困境:“资源”与“规则”交织的结构化困局
  • 四 结构再生产:社会组织推进H县环境治理的行为逻辑
    1. (一)弱化政策制约,拓展主观能动发挥空间
    2. (二)创新治理理念,探索多元主体合作路径
    3. (三)优化要素配置,实现治理成效共建共享
    4. (四)应对环境挑战,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五 以“技”促“新”:社会组织推动结构再生产的理论解释
    1. (一)合规化行动:打破不利规则约束
    2. (二)共识化行动:“智促”有利规则生成
    3. (三)本土化行动:助推资源优化配置
    4. (四)社会组织以技促“新”实现破局
  • 六 结论与讨论
    1. (一)研究结论与理论对话
    2. (二)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