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国名译词“巴西”的确立

摘要

明末,利玛窦、艾儒略等早期来华耶稣会士掀起了“西学东渐”的浪潮。西方地理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并主要通过地图和少量地理书将南美洲诸国的概貌引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中,中国人得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南美大陆的概貌,并第一次接触到“伯西兒”“金加西蠟”等南美国名的汉字转译形式。19世纪初,马礼逊等新教传教士来华,在东南沿海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第二波浪潮,并对早期来华耶稣会士的汉译西书进行了资源再利用。在鸦片战争后,由魏源、徐继畬等中国知识分子对这些地理学知识和国名译词进行归纳和优化,最终由来华传教士完成对国名译词的定型和统一。如今,国名“Brazil”(葡萄牙语:Brasil)在汉语中写作“巴西”,在日语国名汉字表记法中写作“伯剌西爾”。但在某一历史阶段,该国名的译词形式在中、日两国曾有过短暂的一致。本文整理并统计了明末清初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约300年的时间范围内,中、日各类型文献中“巴西”的译词形式,旨在讨论该国名译词在各阶段的使用状况、转译特点和汉字“伯”“巴”的使用问题。最后,通过对比日本文献对国名译词“巴西”的使用状况,结合语言接触的理论知识,探究国名译词“巴西”在中、日两国定型过程中,由统一到分歧的具体原因,并讨论“伯剌西爾”在日本的使用状况和定型过程。

作者

沈和 ,日本关西大学毕业博士,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外国国名中译史、语言学、传教士地理文献和英华字典。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国名译词“巴西”的确立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3.7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前言
  • 二 国名译词“巴西”概要
    1. (1)“巴西”的译词形式以音译为主
    2. (2)同音字和近音字的使用
    3. (3)“巴”与“伯”的使用
    4. (4)“苏木国”的由来
  • 三 “巴西”译词形式的演变
    1. (一)传教士文献中“巴西”的使用状况与定型
    2. (二)外交场合的译词形式及使用状况
  • 四 日本文献中的国名译词“巴西”和“伯剌西爾”
    1. (1)异体字和片假名表记的使用
    2. (2)后期汉译西书对“巴西”定型的影响
    3. (3)“伯剌西爾”的使用和定型
  • 五 结论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