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安徽文化精神、文化标识的提炼与文化软实力构建

摘要

文化精神、文化标识是文化软实力的制高点。提炼安徽文化精神、文化标识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篇章意义重大。本报告通过分析安徽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指出当前安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不相匹配,文化归属感认同感不强问题尤其突出。同时,在梳理省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安徽文化标识、文化精神的内涵,提出必须转换视角、创新思路来破解文化精神提炼的难题。本报告从水文化视角入手,以大江大河孕育江淮大地所包含的意象,提出江淮文化精神,并对进一步加强梳理提炼安徽文化精神宣传工作提出建议。

作者

陆维玲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理论研究所(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学。
刘淑珍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 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求是》2022年第14期。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
  • 本书编写组:《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2。
  • 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人民日报》2023年6月14日。
  •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议》,《安徽日报》2023年7月27日。
  • 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 戴熙宁:《中国引领世界——文明优势、历史演进与未来方略》,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 杨耕:《深刻理解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光明日报》2023年8月28日。
  • 张乃和:《认同理论与世界区域化研究》,《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 张强:《区域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江海学刊》2016年第5期。
  • 沈昕、凌宏彬:《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概念、构成、路径》,《理论建设》2012年第4期。
  • 葛剑雄:《中国的地域文化》,《贵州文史丛刊》2012年第2期。
  • 周振鹤:《从北到南与自东徂西——中国文化地域差异的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6期。
  • 张鸿雁、房冠辛、杨晓珺:《省域“文化软实力”与特色文化城市发展战略创新研究——以江苏“文化软实力”能级提升为案例》,《中国名城》2015年第7期。
  • 朱定秀:《文化认同视角下的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与阻力》,《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 陈柳、于明超、刘志彪:《长三角的区域文化融合与经济一体化》,《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1期。
  • 胡阿祥:《何谓历史?何谓中国?》,《新世纪图书馆》2012年第8期。
  • 邹逸麟:《安徽史地漫谈》,《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1995年第5期。
  • 欧远方:《弘扬皖文化遗产》,《安徽史学》1995年第4期。
  • 王荣科:《安徽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 吴怀祺:《安徽地区文化变迁与史学——为〈安徽史学〉复刊20周年而作》,《安徽史学》2004年第1期。
  • 张崇旺:《略论“江淮文化”》,《文化学刊》2008年第6期。

安徽文化精神、文化标识的提炼与文化软实力构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1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文化精神、文化标识是文化软实力的制高点
    1. (一)文化精神、文化标识及其相互关系
    2. (二)中华文化精神与文化标识的表现形式
    3. (三)地域文化精神与文化标识的重要特征
    4. (四)提炼安徽文化精神、文化标识意义重大
  • 二 安徽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
    1. (一)安徽发展态势
      1. 1.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2. 2.肩负重任,蓄势待发
    2. (二)安徽文化认同不足是最大问题
      1. 1.迫切需要解决文化认知不足问题
      2. 2.迫切需要解决“三个匹配”问题
      3. 3.迫切需要讲好安徽故事
  • 三 文化标识、文化精神提炼的经验借鉴
    1. (一)文化标识提炼
      1. 1.福建
      2. 2.浙江
      3. 3.山东
    2. (二)文化精神概括
      1. 1.省外
      2. 2.省内各市
    3. (三)安徽文化精神、文化标识提炼的现实难题
  • 四 安徽文化精神、文化标识提炼的初步探索
    1. (一)安徽文化标识
    2. (二)安徽文化精神
    3. (三)文化精神提炼难题:珍珠需要红线穿
  • 五 长江与淮河对安徽文化精神、文化标识的塑造
    1. (一)大江大河孕育文明
    2. (二)安徽文化标识集中在江淮两岸
      1. 1.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安徽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2. 2.淮河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是安徽文化的核心地带
      3. 3.长江淮河孕育了江淮大地,赋能安徽发展
    3. (三)“江淮文化”与“美好安徽”相得益彰
      1. 1.江淮文化凝聚安徽文化精神,串联安徽文化标识
      2. 2.美好安徽魅力无穷、前景无限,激励全省上下团结奋斗
    4. (四)加强对安徽文化精神、文化标识的提炼与传播
      1. 1.做好资源梳理
      2. 2.注重提炼概括
      3. 3.强化交流互鉴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