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法律保护

摘要

频繁发生的公民信息泄露事件至少可以说明原有法律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迫在眉睫。北京地区发生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件呈现出多利用网络手段,电信领域员工成为犯罪多发人群,业务单位疏于管理,违法成本低、查处难度大等四个主要特征。北京市检察院、市高级法院应出台有关法律适用的指导意见,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积极预防利用网络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建议。

作者

张苏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曾在公安机关工作多年。研究方向:刑法学、犯罪学。主持“构成要件解释方法论研究”“环境司法中的刑事行政交叉问题研究”“金融创新视野下的刑法分则适用问题研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法治保障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量刑根据与责任主义》专著1部,在《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法律保护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网络时代北京市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现状
  • 二 北京市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件的四个主要特征
    1. (一)利用网络手段成为重要特征
    2. (二)电信等领域员工成为犯罪多发人群
    3. (三)业务单位往往疏于管理
    4. (四)违法成本低,查处难度大
  • 三 加强公民个人信息法律(刑法)保护的对策分析
    1. (一)北京市检察院、市高级法院应出台有关法律适用的指导意见
      1. 1.利用罪名之间的竞合关系,密织法网
      2. 2.从多个维度归纳案件事实,提高司法人员适用刑法认定犯罪的能力
      3. 3.在学理解释中明确疑难案件的处理原则
    2. (二)加强预防,堵截利用互联网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渠道
    3. (三)加大对利用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
      1. 1.增大违法犯罪的成本
      2. 2.集中办理一批要案疑案,形成震慑效应
    4. (四)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建议
      1. 1.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刑法
      2. 2.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3. 3.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立法解释,明确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