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雄安新区创新生态构建与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耦合治理

摘要

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创新主体、创新模式以及创新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新变化,国家之间和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出现了新态势。世界各国正从单体创新、线性创新逐步向生态创新生态系统范式过渡。雄安新区要打造成全球创新高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是其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的迫切需要与必然选择。受制于雄安新区自身的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阶段,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起点与内在基因必然是“输入”型创新高地,是与京津冀创新生态体系嵌套、互动的创新生态系统,须从大区域、大创新生态体系实现整个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的耦合,不仅需要关注其地理区位、比较优势、发展阶段、历史使命,更需要在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核心驱动力、组织形态方面进行耦合治理,以超前思维推动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的构建与发展。

作者

李峰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创新。
张贵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原执行主任,河北省社科联原挂职副主席,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访问学者。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河北省雄安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经济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兼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兼任工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城市管理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宏观经济研究学会副会长、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天津市科学技术局)、河北省政协咨询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特约研究员、河北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选、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等。研究方向:京津冀区域经济、创新生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发表重要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出版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2018)、《创新驱动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链视角》(2014)、《高新技术产业成长——不确定性分析框架》(2007)等10多部有关创新的学术著作;目前主持国家重大社科基金招标项目《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与路径研究》,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一般项目2项;参与国家和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30多项;获得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近年来,多次参加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和河北省领导的专题咨询汇报。30多份咨询报告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河北省和天津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获得50多人肯定性批示,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袁富华、张平、刘霞辉等:《增长跨越:经济结构服务化、知识过程和效率模式重塑》,《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 张淑梅:《区域创新与合作:新常态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行政管理改革》2015年第4期。
  • 周密、孙哲:《京津冀区域吸收能力的测算和空间协同研究》,《经济地理》2016年第8期。
  • 李国平:《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政策研究》,《经济与管理》2014年第6期。
  • 高丽娜、蒋伏心:《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形成机制及优化路径研究》,《科技与经济》2012年第1期。
  • 李峰、赵怡虹:《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7年第3期。
  • 白俊红、王钺、蒋伏心:《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 李峰:《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 张贵、石海洋、刘帅:《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创新网络再造与能力提升》,《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 颜廷标:《努力把雄安新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河北日报》2017年4月21日,第七版。
  • 李晓华、刘峰:《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3期。
  • 郭莉、苏敬勤、徐大伟:《基于哈肯模型的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1期。
  • 洪帅、吕荣胜:《中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综述》,《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第5期。
  • 沈体雁、齐子翔、王彦博:《京津冀产业区际有序转移的市场设计——基于双边匹配算法》,《经济学家》2016年第4期。
  • 鲁金萍、杨振武、刘玉:《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第5期。
  • 皮建才、薛海玉、殷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6年第6期。
  • 梅亮、陈劲、刘洋:《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12期。
  • 曾国屏、苟尤钊、刘磊:《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1期。
  • 周立群主编《创新、整合与协调: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前沿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 Ruth,M.,Davidsdottir,B.,Industrial Ecosystems,the Dynamics of Regions and Networks in Industrial Ecosystems,Edward Elgar,2009.
  • Zohar Herbsman,Ralph Ellis,Multiparameter Bidding System-Innovation in Contract Administration,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2,118(1).
  • Lansiti,M.,Levien,R.,The Keystone Advantage:What the New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s Mean for Strategy,Innovation,and Sustainability,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 Anna Lamprou,David J.Hess,Finding Political Opportunities:Civil Society,Industrial Power,and the Governance of Nanotechnology in the European Union,Engaging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2016.
  • Lowe,Ernest,John Warren,Stephen Moran,Discovering Industrial Ecology:an Executive Briefing and Source Book,Cleveland,OH:Battelle Press,1997.

雄安新区创新生态构建与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耦合治理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6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文献综述
    1. (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
    2. (二)创新生态治理的相关研究
  • 二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 (一)京津冀整体经济发展状况
    2. (二)京津冀创新资源非常丰富,但三地创新产出表现不同
    3. (三)京津冀创新政策密集出台,京津冀三地创新联系逐步增强,但三地创新产出表现不同
    4. (四)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初见成效,但由于历史发展、思维惯性等条件制约,京津冀三地创新网络构建仍需进一步推进与完善
  • 三 雄安新区创新生态与京津冀协同创新耦合分析
    1. (一)雄安新区发展的客观基础
    2. (二)推动雄安新区自身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3. (三)基于京津冀协同创新框架对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构建
  • 四 基于治理视角下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对策建议
    1. (一)以协同创新的治理理念推进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的建设
    2. (二)推动京津雄协同创新治理机制的建设与发展
    3. (三)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的创新生态治理体系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