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河南省古村落保护开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河南省古村落蕴含着丰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但当前的保护开发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省历史文化古村与特色景观名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短期任务,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开发原则,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成功经验,采取切合实际的思路方法和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开发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并重,才能逐渐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长远目标,进而在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

李立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河文化》副主编等职。长期致力于甲骨学殷商史与中原文化研究,在《考古与文物》《中国历史文物》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并编著《中原文化解读》《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等著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连续多年参与河南省委、省政府文化建设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和省内外文化专题调研活动,对河南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实践感悟和理论积累。
郭艳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当代文化研究。
杨波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第二届河南省直青联委员,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第六批“四个一批”人才。兼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河南省文学学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原文化研究,已发表《分类编纂唐诗总集的历史考察》《中原人文精神的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唐诗类苑〉研究》《三国戏曲集成·明代卷》等著作8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活态保护:让古村落充满生机》,光明网,2015年4月17日,http://cul.qq.com/a/20150417/023195.htm。
  • [2]《拿什么拯救消逝的村庄》,《西安日报》2014年10月31日。
  • [3]《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广州日报》2016年6月28日。
  • [4]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成果民文强省课题组:《中原民间文化资源与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大象出版社,2009。
  • [5]卫绍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

河南省古村落保护开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8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河南省古村落保护开发现状
    1. (一)历史文化古村和特色景观名村遍布省内
    2. (二)古村落保护开发已经显露峥嵘
      1. 1.孟津卫坡村:传统村落的华丽转身
      2. 2.信阳郝堂村:河南最美乡村的蝶变
      3. 3.辉县郭亮村:“世界最危险村庄”的扬名
  • 二 古村落保护开发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1. (一)政府部门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的资金不足、监管不严、导向不明
    2. (二)文化企业合理开发文化遗产的态度不正、速度不稳、力度不适
    3. (三)社会民众参与开发文化遗产的意识不强、力量不够、效果不佳
    4. (四)与其他旅游资源融合不够,面对双重竞争
    5. (五)协作机制不完善,开发与保护的进程缓慢
    6. (六)“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浪潮对传统村落的双重影响
  • 三 国内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经验
    1. (一)依托优势,科学定位
    2. (二)健全机制,强化管理
    3. (三)保持原真,注重和谐
  • 四 保护开发河南省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建议
    1. 1.盘点资源,建立数据库
    2. 2.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3. 3.多方投入,合作共赢
    4. 4.村民参与,活态利用
    5. 5.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6. 6.挖掘内涵,打造精品
    7. 7.产业融合,带动经济
    8. 8.注重环保,永续发展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