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地方性动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功用探析

摘要

文化产品具有双重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一旦作为文化产品抑或文化服务开发,自然也先天地具有这两个属性。当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较多集中于其经济属性,力主在经济效益产生的背景下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动力。同时,从非遗文化属性出发进行的保护开发明显着力不足,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力和产生传承渊源来看,文化属性方面的保护恰恰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涉及一个根源性的问题,即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诞生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特定的地区,根植于这一地区的传统民俗、人文风貌抑或地形地质。正是地方性的不同,造就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来源于地方性不同,其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其地方性的特征。

作者

申满秀
王文 ,贵州师范学院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旅融合研究、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地方性动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功用探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7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地方性动力及地方性动力的构成
  • 二 地方性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出现的问题
    1. (一)社会资本开发过程中的“开发性破坏”
    2. (二)外部经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不足
    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
  • 三 地方性动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
    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源于地方性动力
    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根植于地方性动力
    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需要地方性动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