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银达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展望

关键词

作者

魏胜文 ,农学博士,研究员。甘肃省农学会副会长、《寒旱农业科学》编委会副主任。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各类课题30项;出版专(编)著20余部(其中专著15部);发表论文50余篇(C刊及以上13篇);完成研究报告16篇。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中: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专著《反贫困之路》,荣获第十二届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修编的《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荣获第十一届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2013年,连续8年主持编研“甘肃蓝皮书”,直接主编经济、舆情和县域蓝皮书。其中,担任执行主编的《2006~2007年甘肃舆情分析与预测》为全国首部地方舆情类蓝皮书,获甘肃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起主持编研“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获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李有发
孙占鳌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酒泉分院院长兼任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授、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酒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酒泉市史志学会会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
乔德华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兼任甘肃省政协智库专家、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智库成员、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寒旱农业科学》期刊审稿专家。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从事小麦、糜谷等粮食作物育种栽培,百合、玫瑰等花卉开发,西瓜、辣椒等瓜菜作物育种及种业开发,《甘肃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并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多年。参加完成“西瓜新杂交种选育”等课题13项,主持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项目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后扶贫时代甘肃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研究、甘肃软科学专项科技扶贫重大问题研究等课题16项;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78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主编出版专著7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地方农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可研报告30余项。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银达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展望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0.4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银达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趋势
    1. (一)政府更加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文化发展保障工作更加有力
    2. (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村民文化自信
    3. (三)经济和文化建设同步协调推进
    4. (四)文化建设的方向越来越明确
    5. (五)形成共建共享的文化发展氛围
    6. (六)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文化经济双效统一
    7. (七)村民文化向市民文化转变
    8. (八)“请进来”与“走出去”融合发展
    9. (九)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10. (十)文化发展呈现文化网络化的新趋势
  • 第二节 银达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一)进一步加快银达村经济快速发展
    2. (二)政府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3. (三)提高基层组织对文化建设的治理能力
    4. (四)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5. (五)完善文化公共基础设施,提高文化设施使用效率
    6. (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坚定群众的理想信念
    7. (七)营造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
    8. (八)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
    9. (九)培养新型村民,提升村民综合素质
    10. (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1. (十一)加强乡村网络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氛围
  • 第三节 结语

查看更多>>>